[发明专利]一种钢管同步送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81483.8 | 申请日: | 2020-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仕恒;王登清;高建辉;王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达一重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K27/00 | 分类号: | B21K2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沈菊 |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同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管同步送料装置,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顶面上依次设置有若干相结构相同的轨道梁装置,且若干相结构相同的轨道梁装置之间等距间隔平行设置,轨道梁装置包括两个升降油缸、左右摆动油缸和轨道道梁,轨道道梁之间还贯穿设置有升高同步轴,两个升降油缸和左右摆动油缸依次间隔转动设置在固定底座的顶面上,且两个升降油缸分别位于轨道道梁的两侧,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上均转动设置有升高限位装置,左右摆动油缸的活塞杆上转动设置有摆动限位装置,轨道道梁平行于水平面。本发明具有实现多个钢管同步自动送料,且在送料过程中可保持钢管的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同步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管敦粗机械流水线生产中,根据生产的需要,周期紧张,现有技术中,钢管的搬运多为人工搬运和控制,虽然会借助一些简易的搬运工具,但工人的劳动强度依然较大,造成了人力的浪费。同时,由于人工搬运的连贯性较差,工作效率低,节拍时间长,造成设备利用率也随之降低,拉低了整个生产效率,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实现多个钢管同步自动送料,且在送料过程中可保持钢管的稳定性的钢管同步送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管同步送料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顶面上依次设置有若干相结构相同的轨道梁装置,且若干相结构相同的轨道梁装置之间等距间隔平行设置,轨道梁装置包括两个升降油缸、左右摆动油缸和轨道道梁,轨道道梁之间还贯穿设置有升高同步轴,两个升降油缸和左右摆动油缸依次间隔转动设置在固定底座的顶面上,且两个升降油缸分别位于轨道道梁的两侧,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上均转动设置有升高限位装置,左右摆动油缸的活塞杆上转动设置有摆动限位装置,轨道道梁平行于水平面,且升高限位装置和摆动限位装置与轨道道梁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升高同步轴与第一转轴共轴线,且升高同步轴依次活动贯穿若干相结构相同的轨道梁装置上的第一转轴,升高限位装置包括升高限位臂和升高限位臂座,升高限位臂座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的顶面上,且升高限位臂的底部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升高限位臂座的顶部上,升高限位臂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轨道道梁的侧壁上,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升高限位臂的侧壁之间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轨道道梁与固定底座的顶面之间还设置有两个转动连接杆,两个转动连接杆分别位于轨道梁装置的两端,两个转动连接杆之间相互平行,且转动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第八转轴分别与轨道道梁和固定底座的顶面之间转动连接,轨道道梁的顶面上设置有钢管托座安装板槽,钢管托座安装板槽内活动设置有钢管托座安装板,钢管托座安装板沿长度方向等距活动设置有若干固定六角螺栓,且固定六角螺栓均活动贯穿钢管托座安装板与钢管托座安装板槽之间螺纹连接,钢管托座安装板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钢管托座,固定底座一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轨道梁装置数量相同的道梁稳定装置,且道梁稳定装置的位置与轨道梁装置的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摆动限位装置包括摆动连杆、摆动限位臂和两个摆动限位臂座,两个摆动限位臂座并列间隔设置在固定底座的顶面上,两个摆动限位臂座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摆动限位臂的底部固定设置在第五转轴的外周壁上,摆动连杆的一端通过第六转轴与摆动限位臂的顶部转动连接,摆动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轨道道梁之间转动连接,左右摆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七转轴转动连接在摆动限位臂的侧壁上,便于通过左右摆动油缸带动摆动限位臂,从而可通过摆动连杆实现拉动或推动轨道道梁同步作左右移动,实现将钢管托座上的钢管同步送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达一重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达一重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1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