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可吸收肋骨内固定板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76057.5 | 申请日: | 2020-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6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东;欧阳一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阳一心 |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B29C64/112;B29C64/118;B33Y10/00;B33Y80/00;B33Y50/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丘鸿超;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吸收 肋骨 固定 板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可吸收肋骨内固定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内固定板结构包括由3D打印形成的内壁面与肋骨骨折位置内或外表面形状相吻合的拱形板状体,所述拱形板状体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所述拱形板状体通过缝合线捆绑的方式使其内壁面贴靠在肋骨骨折位置内或外表面。本发明3D打印可吸收肋骨内固定板的优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利于个体化、微创、快速的进行适配肋骨骨折的位置、缩短手术的时间,同时适于断裂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可吸收肋骨内固定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加,胸部创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胸部创伤占所有外科创伤患者的10%~15%,是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医疗工作中病情危重的胸外伤并不多见,多数患者以钝性胸部创伤入院,而在钝性胸外伤中肋骨骨折为最常见的病情,约占所有胸部创伤的50%~80%。
相关调查指出:每年全球因胸部创伤住院者超过796000人,2004年在美国共有30多万人因肋骨骨折需要治疗,其中有超过十万人需要住院治疗。
由于早期缺少对于肋骨骨折手术的治疗技术,因此,都是以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主要是通过胸部外部进行包扎,对肋骨进行牵引,患者通过口服或者注射的方式进行止痛,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但是仍然存在着较高的致死率,而稍有缓解的患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后遗症,比如胸部塌陷,脏器功能不全等情况,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劳动生活,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大大减少。
前期对于肋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需要进行开胸治疗,很多患者对于手术治疗肋骨骨折还是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在观察肋骨骨折的同时能够确定胸腔内脏器的受损程度,同时进行修复工作。
目前已有的胸腔镜手术治疗肋骨骨折的方式如下:
1、钢板内固定方式:
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方式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胸腔镜的方式观察胸腔内实际受损情况,将胸腔内积攒的淤血处理干净,通过胸腔镜观察确定肋骨骨折的具体部位以及胸廓变形程度,确定肋骨骨折的错位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减小手术切口,保护好患者胸部的肌肉位置同时将钢板放置到肋骨内部。这种方式能够在不需完全开胸的基础上处理好患者胸部内的损伤情况,更简单直接的观察患者胸部内各种脏器的损伤情况,确定好钢板的固定位置之后,需要对钢板进行钻孔固定,但是如操作不善,容易对肋骨造成二次伤害,部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板。
2、爪型接骨板及记忆环抱器内固定方式:
爪型接骨板及记忆环抱器内固定方式与传统的钢板固定方式有所不同,首先要通过胸腔镜观察患者胸腔内的实际损伤情况,清除患者胸腔内积攒的淤血,对受损脏器进行修复,根据患者肋骨的实际受伤情况确定切口位置,通过小切口处配合爪型接骨板及记忆环抱器进行肋骨固定,由于爪型接骨板及记忆环抱器的体积较小,需要的手术切口也较小,能够有效的避免对于胸部肌肉的伤害,比较常应用于粉碎性骨折的固定治疗中;但爪型接骨板应用时不能完全适配于所有的患者肋骨,因此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肋骨需要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调节适配,使得手术时间较长,终生携带环抱器,对未来肺部疾病的影像观察构成影响。
3 髓内固定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阳一心,未经欧阳一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60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