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限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3569.6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龙;张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幸 |
地址: | 115004 辽宁省营***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限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限位装置,包括机械连接机构和电气检测系统,机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弹性变形机构,电气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开关、反馈板、电控箱固定支架安装在固定轨道行走机构下部,弹性变形机构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检测开关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弹性变形机构上,反馈板平铺并固定在各行走机构独立工作区的两端地面上,电控箱安装在行走机构侧面,实现电气控制。本装置提高了行走机构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发生碰撞事故,解决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发生碰撞事故,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属于铁路道轨维修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重工业生产车间,在地面上运载加工件通常是通过在厂房内主要通道上埋设一个固定导轨,再在导轨上布置多个行走机构,以满足加工件运载到不同生产车间执行多种工艺的需求。行走机构由机械框架、行走车轮、机械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行程控制装置组成。机械框架通过机械传动系统作用在行走车轮上,行走车轮通过轮缘沿固定轨道运行,电气控制系统通过行程控制装置控制行走车轮在固定导轨上实现启停动作,从而实现行走机构运载加工件到指定地点。
在实际工作中,固定导轨上的各行走机构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区,但是却没有独立的行程控制。只是在固定导轨的两端设有高于地面50-200mm的刚性挡块,在行走机构上安装行程开关,当行程开关与刚性挡块接触时,行程开关发出信号,控制中间继电器辅助触点动作,导致行走接触器线圈失电,电机停止运转,实现行走机构总行程控制。但是该行程控制装置无法满足各行走机构之间独立的行程控制,因此各个行走机构之间极易发生碰撞事故。
固定导轨均设置在主要通行区,各个行走机构之间加装刚性挡块,极易影响其他车辆和人员通行,存在安全隐患。并且由于刚性挡块的高度问题以及生产车间地面不平整的问题,极易导致刚性挡块和行程开挂被刮碰,或行程开关与刚性挡块无法接触,最终导致行程控制失效。
如果采用其他非接触方式的行程控制,如使用红外线或激光检测等非接触式行程控制,需要在地面上安装约200mm高的反馈板实现行程控制,但在工作工作过程中有任何遮挡物,行走机构均会停止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并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限位装置,以提高固定轨道多个行走机构运行的可靠性,避免发生碰撞事故,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接触式限位装置,设置在各行走机构前后两端上,包括机械连接机构和电气检测系统,其中机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行走机构下部的固定支架、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弹性变形机构;电气检测系统包括安装在行走机构外侧面的电控箱、安装在弹性变形机构上的检测开关、平铺并固定在各行走机构独立工作区的两端地面上的反馈板,检测开关与反馈板对应配合;
电控箱内设置有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与三相电源连接的主断路器QF1、与主断路器QF1连接的主接触器KM1、与主接触器KM1分别连接的运行电机断路器QF2和开关电源断路器QF6、与运行电机断路器QF2的输出端并联连接的正向运行接触器KM2和负方向运行接触器KM3、与正向运行接触器KM2和负方向运行接触器KM3均连接的运行电机热继电器KH2、与运行电机热继电器KH2连接的运行电机M1、与开关电源断路器QF6连接的直流开关电源,运行电机M1连接行走机构;
直流开关电源为中间继电器及接触器线圈提供电源,直流开关电源的正极串联熔断器FU1、熔断器FU1的负极与直流开关电源的负极之间并联有若干路控制电路,其中:
控制电路一包括串联连接的急停按钮SA0和主接触器KM1线圈;
控制电路二包括串联连接的正向超程开关SQ1和正向超程中间继电器KA1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3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