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装置及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3151.5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俞英杰;蔡晓华;周俊帆;童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B66B11/08;F16F7/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电梯 | ||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减振装置罩壳(13)、上部弹性组件(18-1)、下部弹性组件(18-2)和耗能重块(19);
耗能重块(19)上端通过上部弹性组件(18-1)与减振装置罩壳内部上表面(13-1)相抵;
耗能重块(19)下端通过下部弹性组件(18-2)与减振装置罩壳内部下表面(13-2)相抵;
耗能重块(19)位于减振装置罩壳(13)内部且不与减振装置罩壳(13)直接接触;
减振装置罩壳(13)由罩壳基板(14)、“L”形外部封板(15-2)、上部固接组件(16)组成;
上部固接组件(16)构成减振装置罩壳内部上表面(13-1);
罩壳基板(14)构成减振装置罩壳内部后侧表面(13-4);
“L”型外部封板(15-2)构成减振装置罩壳内部下表面(13-2)及减振装置罩壳内部前侧表面(13-3);
所述上部固接组件(16)包括“┑”型高度调节板(16-1)和型高度调节导向板(16-2);
所述型高度调节导向板(16-2)的下部竖板焊接固定在罩壳基板(14)上部;
所述型高度调节导向板(16-2)的横板上侧面带有竖直弹簧固定柱(23);
所述弹簧固定柱(23)外套有螺旋弹簧(24);
所述型高度调节导向板(16-2)的上部竖板上焊有横向高度调节紧固螺栓(21);
横向高度调节紧固螺栓(21)穿过所述“┑”型高度调节板(16-1)竖板上的上下方向腰形孔(22),通过改变横向高度调节紧固螺栓(21)穿过腰形孔(22)的紧固位置,使得“┑”型高度调节板(16-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调节整个减振装置(12)的高度;
“┑”型高度调节板(16-1)横板下表面与螺旋弹簧(24)上端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部弹性组件(18-1)通过粘接方式与耗能重块(19)上端及减振装置罩壳内部上表面固接;
下部弹性组件(18-2)通过粘接方式与耗能重块(19)下端及减振装置罩壳内部下表面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耗能重块(19)上端面和下端面存在缺口;
上部弹性组件(18-1)下端嵌卡在耗能重块(19)上端面缺口内;
下部弹性组件(18-2)上端嵌卡在耗能重块(19)下端面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部弹性组件(18-1)、下部弹性组件(18-2)至少一个阻尼特性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减振装置(12)还包括侧部弹性组件;
耗能重块(19)一侧通过第一侧部弹性组件(18-4)抵靠到减振装置罩壳内部后侧表面(13-4)上,另一侧通过第二侧部弹性组件(18-5)抵靠到减振装置罩壳内部前侧表面(1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耗能重块(19)一侧通过粘接方式与第一侧部弹性组件(18-4)固接,另一侧通过粘接方式与第二侧部弹性组件(18-5)固接;
减振装置罩壳内部后侧表面(13-4)通过粘接方式与第一侧部弹性组件(18-4)固接;
减振装置罩壳内部前侧表面(13-3)通过粘接方式与第二侧部弹性组件(18-5)固接;
上部弹性组件(18-1)通过粘接方式与耗能重块(19)上表面及减振装置罩壳内部上表面(13-1)固接;
下部弹性组件(18-2)通过粘接方式与耗能重块(19)下表面及减振装置罩壳内部下表面(13-2)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31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车辆以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索环以及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