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68225.6 | 申请日: | 2020-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善文;王中流;李冲;缪宏;张燕军;刘思幸;张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涡流 制动 模拟 试验台 | ||
一种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属于高速列车制动测试技术领域,结构上由压盖、支座、调整垫片、传力杆、电磁单元外壳、飞轮、飞轮盖板、铁轨外圈、填充块、传动轴、电机箱座、电机、轴承、轴承座、垂直制动力传感器、垫块、电磁单元、水平制动力传感器组成;本发明结构和原理清晰,通过水平制动力传感器和垂直制动力传感器可以精确的读出水平制动力和垂直制动力。同时通过调整垫片来调整电磁单元与轨道外圈的间隙,测出不同间隙所产生的水平制动力和垂直制动力。飞轮上设计有六个空间,用来放置填充块,添加不同质量的填充块可以改变飞轮的转动惯量。本发明使实验更加真实可靠,数据更加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列车制动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涡流试验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列车的快速发展,安全且有效的快速制动方式已经成为高速列车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列车制动有粘着制动与非粘着制动,粘着制动有着诸多缺点。而在国内外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研究中,对非粘着制动尤为重视。最早非粘着制动是磁轨制动,但这种制动方式在速度较高时制动力明显不足。目前,为了研究电磁涡流制动技术,国内外普遍采用转动轮式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用来模拟高速列车在刹车时的制动力,但这些试验台无法改变飞轮的转动惯量,实验数据易失真,精准度有待提高,因此设计出一种可提高试验精度的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转动轮式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用来模拟高速列车在刹车时的制动力,但这些试验台无法改变飞轮的转动惯量,实验数据易失真,精准度低等不足,提出一种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通过水平和垂直制动力传感器可以精确的读出水平制动力和垂直制动力,通过调整垫片来调整电磁单元与轨道外圈的间隙,测出不同间隙所产生的水平和垂直制动力,利用不同填充块的质量,又可以改变飞轮的转动惯量,可使实验更加真实可靠,数据更加精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包括支座、电机箱座、电机、轴承、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连接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轴端固定设有飞轮,所述飞轮内部空间内固定设有填充块,所述飞轮的一侧面设有飞轮盖板,所述飞轮的外表面上固定设有轨道外圈,所述支座的顶部固定设有压盖,所述压盖与支座之间设有调整垫片,所述压盖内部固定设有垂直制动力传感器,所述垂直制动力传感器的下方的支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传力杆,所述传力杆通过垫块与所述调整垫片滑动连接,所述传力杆的顶面与所述垂直制动力传感器接触连接,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固定设有电磁单元,所述传力杆的底端连接设有电磁单元外壳,所述电磁单元外壳内设有水平制动力传感器,水平制动力传感器与所述传力杆的上端接触连接。
所述压盖与垂直制动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垂直制动力传感器另一面与传力杆上表面接触,当电磁单元受到制动力时,传力杆将力传递给垂直制动力传感器,通过垂直制动力传感器得出垂直方向的制动力大小。
所述所述水平制动力传感器与传力杆接触;电磁单元受水平制动力时,通过与传力杆固定连接的电磁单元外壳将水平制动力传递到水平制动力传感器,通过水平制动力传感器得到水平制动力。
所述调整垫片上表面与压盖固定连接,下表面与支座固定连接,通过更换调整垫片来调节电磁单元与轨道外圈之间的间隙,使电磁涡流制动模拟试验台可以获得不同间隙的水平制动力和垂直制动力。
所述填充块填充在飞轮预留的空间内,与飞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改变填充块的质量,调整飞轮的转动惯量,所述飞轮盖板通过螺栓与飞轮侧表面固定连接,使飞轮在实验中完全密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轴承座旋转连接,同时传动轴末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旋转连接;电机与电机箱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所述传力杆下端与电磁单元外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磁单元与电磁单元外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飞轮外表面通过螺栓与轨道外圈固定连接;所述飞轮通过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带动飞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8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衣机门体安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层真空玻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