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生素D2 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6362.6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2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梁云;曹晟;王身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瞿瀚鹏 |
主分类号: | A23L33/155 | 分类号: | A23L33/155;A23P10/35;A23L3/3418;A23L3/3481;A23L3/349;A23L3/3499;A23L3/3508;A23L3/3544;A23L3/3553;A23L2/39;A23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春雨 |
地址: |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D2油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脂溶性抗氧化剂加入到维生素D2油脂中,再加入水溶性抗氧化剂,混合、剪切;2)将壁材用水溶解;3)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油脂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壁材液中,均质;4)将步骤3)得到的液料真空除氧,充入的氮气隔氧;5)采用68‑85℃的温度巴氏杀菌;6)干燥等步骤得到维生素D2油脂微胶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维生素D2油脂微胶囊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防止生产和存储过程中维生素D2的氧化,保证维生素D2的功效,本发明的维生素D2微胶囊,维生素D2活性高,存储时间长,应用于食品中,能够促进人体钙磷代谢、提高成骨细胞的生理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胶囊,具体涉及一种维生素D2油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维生素D2油脂微胶囊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维生素D2主要来源为植物,其使用的安全性为维生素D3的10-15倍,而在促进人体钙磷代谢、促进成骨细胞的生理功效方面,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相当。正因为维生素D2的高安全性,其市场前景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植物来源的维生素D2,主要由蘑菇等真菌经紫外线照射而产生。但蘑菇在干燥后,本身的纤维素结构的溶解性不良,影响了蘑菇中维生素D2的吸收和提取,限制了蘑菇源维生素D2的应用。目前通常采用食用油脂萃取的方法来提取蘑菇中的维生素D2,形成的富含维生素D2的油脂形态的维生素D2产品,并由此增加了蘑菇来源的维生素D2的应用范围。维生素D2的化学名称为“9,10-开环麦角甾-5,7,10(19),22-四烯-3β-醇”,其分子结构中含4个双键,遇光、空气或在湿度大的环境中,容易氧化变质。维生素D2的这一分子结构特点,决定了产品中的维生素D2因氧化而衰减很快,影响了含维生素D2类产品的货架期。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于其中,形成直径几十微米至上千微米的微小容器的技术,微胶囊内部装载的物料称为芯材(或称囊心物质),外部包囊的壁膜称为壁材(或称包囊材料)。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微胶囊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被广泛应用在制药、食品、农业化学品、香料、饲料添加剂以及日用化学品等工业领域。因微胶囊化后,油脂的热敏性和光敏性降低,从而可防止脂溶性成分受到破坏。同时,油脂微胶囊将油脂制品包裹在壁材中,减轻了油脂食用时的油腻感,改善了食用的口感。微胶囊的微粒化结构也提供了油脂产品的生物利用度。
现有微胶囊的生产方法中,为了保护油脂中的易氧化有效成分,降低氧化程度,多采用缩短工艺流程、于壁材中添加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方式予以生产。即先将壁材、水溶性抗氧化剂溶解,后加入不饱和油脂或保健功效成分的工艺。在这一工艺过程中,虽然缩短了工艺处理流程,但因为在壁材等的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较高、抗氧化剂的损失较多;抗氧化剂的浓度易因壁材的稀释而下降,不能有效保护后期加入的易氧化有效成分;微胶囊溶液在均质过程中混入一定的氧。这些都导致了微胶囊生产过程中氧化损失较高,存储阶段对易氧化有效成分的保护作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维生素D2油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维生素D2的损失,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维生素D2油脂微胶囊,适口性好,保质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瞿瀚鹏,未经瞿瀚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3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金属泥中回收金属粉末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缝纫机中用于减少鸟巢的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