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平台定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4689.X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8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渝;彭建平;赵波;胡继东;马莉;王小伟;章祥;黄炜;张天斗;张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M1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平台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综合平台定位系统,在探伤检测过程中可以对车底的位置进行标定,在进行复检或进行精确探伤检测时,可以根据标定位置快速驱动至指定位置,使得检测装置实现变速移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了重要部件的精确探伤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车底自动化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平台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工具如动车、火车、地铁等,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入库检修,以保证交通工具的运行安全。一般,由于车底的结构状况复杂,需要人工进行检修,为了提高检修效率,减少人力劳动负担,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自动化检测装置进行车底检修,以提高检修效率。
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工具一般长度较长,闸片、车轴、轮对待检测部件等有很多组,都需要一一识别并精确检测,因此,往往需要检测装置对各个待检测部件进行逐一的探伤检测。现有的装置为了保证对部件精确定位,检测装置往往用相对较慢的速度在车底移动,才能够避免检测装置及时停车,避免检测装置位置偏移无法有效进行图像采集。但是,这样也造成了检测装置检测以缓慢速度移动,相邻待检测部件之间的行程耗时太长,降低了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平台定位系统,在探伤检测过程中可以对车底的位置进行标定,在进行复检或进行精确探伤检测时,可以根据标定位置快速驱动至指定位置,使得检测装置实现变速移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了重要部件的精确探伤检测的准确度。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平台定位系统,包括设置于导轨上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底部设置有行走组件;
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用于驱动行走轮的驱动装置,和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编码器;
电连接所述编码器的第一传感器,用于通过第一设定距离范围内正上方反射的信号触发编码器,使所述编码器标定得到起始位置;
电连接所述编码器的第二传感器,用于通过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正上方反射的信号触发编码器,使所述编码器标定得到测定位置;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根据起始位置和测定位置驱动所述行走轮。
优选的,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所述行走轮的支架上铰接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安装有辅助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弹性装置用于使辅助轮始终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优选的,所述编码器与所述辅助轮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定位轴外,所述弹簧的底部抵接所述定位轴;所述弹簧的顶部抵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长孔,所述定位轴可活动的穿过所述长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沿检测装置移动方向设置在检测装置的两端,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不小于第一传感器与列车一端的最小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感器沿检测装置移动方向设置在检测装置的两端,用于通过第二设定距离范围内正上方核心部件反射的信号触发编码器。
优选的,设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设定距离范围的值为a,核心部件最高点到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最小距离为b,核心部件最低点到第二传感器之间最小距离为c,a、b、c满足如下关系:
cab。
优选的,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检测装置左右两侧,用于接收标定板反射信号触发编码器,编码器用于计算两次标定板之间的测定距离。
优选的,所述标定板沿着所述导轨每隔一定标准距离设置。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46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容性耦合装置及滤波器
- 下一篇:高压容器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