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063687.9 申请日: 2020-01-20
公开(公告)号: CN111233971B 公开(公告)日: 2022-08-12
发明(设计)人: 刘新旗;付慧彦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杰英众汇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14 分类号: C07K1/14
代理公司: 北京惠科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81 代理人: 刘潇
地址: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利***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植物 分离 蛋白 提取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低温脱脂后的植物粕用醇溶液浸泡;(2)将上述步骤(1)中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后得到固形物,向固形物中加入水进行萃取;(3)将上述步骤(2)的萃取液进行离心得蛋白液,杀菌、干燥后得到植物分离蛋白。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采用乙醇和水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脱去植物粕中的色素、各种脂质,使最终产品无杂色,无腥味,得到的植物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高。并且整个过程用水量较少,仅在萃取过程中需要加水,且这部分水可以在产品干燥的过程中通过蒸发的方式从产品中脱除,无废水产生,对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植物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会生大量的废水,且废水的COD值严重超标,传统的植物蛋白提取工艺已经被列入受限制发展的行列中。传统方法得到的植物分离蛋白存在口感差,蛋白质含量低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植物分离蛋白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例,大豆含有18-22%的油脂和40%左右的蛋白质,不仅是主要的油料作物,更是巨大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低,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许多优良的功能性,包括分散性、溶解性、凝胶性、持油性、持水性、乳化性、成模性及起泡性等,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性能和品质,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中。

目前比较常用的大豆分离蛋白采用的是碱溶酸沉的工艺。该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废水排放量大:一次萃取和二次萃取时加水总量约为低温脱脂豆粕的9-15倍,在离心过程中有约18-20%的水(约4m3/吨成品)被沉淀物(豆渣) 带走,混合豆乳在酸沉离心的过程中豆清水排放的过程中产生70-80%的废水,总废水排放量可达18-26m3/(吨大豆分离蛋白),这些废水中固形物含量约为 2-3%。其中包含蛋白质、色素、低聚糖、氯离子和酸碱液,废水的COD值达 2000mg/L以上,是食品行业中废水产生量最大,处理难度最高的废水之一。2、混合豆乳液酸沉的过程中需要加大量的酸将混合豆乳的pH值从7.0降到4.5,在中和的过程中又要加入大量的碱(氢氧化钠)将凝乳的pH值从4.5升到7.0以上。在加酸和加碱的过程中,带入的许多氯离子和无机盐(以Na为主),影响了最终产品的蛋白含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人体每天摄入的Na盐的含量给出了明确的参考标准,健康饮食就需要少盐,盐中含得最多的就是钠。摄取太多的钠,会增加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及中风的可能,成年人每日摄入钠宜为1100~3300毫克,这样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因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含Na+的碱液,导致终产品的Na值偏高,因此,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在健康饮食方面受到了限制。3、酸沉中蛋白处于疏水环境,有很多非极性脂质、豆腥味的主要来源、植物色素及微量的植物特有的成分会吸附于蛋白表面,因此,“碱溶酸沉”工艺生产出的大豆分离蛋白颜色发黄,豆腥味重。

大豆浓缩蛋白(蛋白质含量≤70.0%)工艺采用醇溶的方式将低温脱脂豆粕中的可溶性的成分提取出来,醇溶的方法提取的是可溶性的低聚糖和其他可溶性成分并没有将不可溶的纤维(豆渣)去除,因此,大豆蛋白产品还含有≥20.0%的不可溶性纤维(豆渣,)导致大豆浓缩蛋白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70.0%,产品口感差,蛋白不溶于水,产品在食品应用方面受到限制,大豆浓缩蛋白现主要用于饲料,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大豆蛋白产品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还是以碱溶酸沉工艺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90.0%)为主。其他植物分离蛋白也存在和大豆分离蛋白相似的问题,限制了植物分离蛋白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制备的植物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高,同时生产过程中工艺无废水排放,对环境友好。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植物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低温脱脂后的植物粕用醇溶液浸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杰英众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杰英众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36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