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1862.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5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次恩;钱智坤;王鹏辉;王娟;臧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10 | 分类号: | G06Q50/10;G06K9/00;G06F16/21;G06F16/2457;G06F16/953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数据库 服务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服务系统包括人脸采集系统、本地服务器、云端数据库和智能终端四个模块;其中,云端数据库与本地服务器相互通信,本地服务器分别与人脸采集系统和智能终端相互通信,服务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人脸采集系统包括采集人脸信息,并将所述信息发送给本地服务器;执行本地服务器的指令;
2)本地服务器包括接收所述信息,对信息进行人脸识别算法处理,返回特征向量,并将该特征向量发送到云端数据库进行检索;响应智能终端对云端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的请求,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响应智能终端对人脸采集系统的操作请求,并对该系统发送指令;接收从云端数据库下载的相应数据;建立临时数据库;
3)云端数据库根据本地服务器上传的请求,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更新操作,再将相应的数据返回给本地服务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人脸采集系统采用多点采集方式:其中,人脸信息采集设备为一到多个不等,分布位置不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该方式可全方位多角度地采集人脸信息,使整个环境处于立体式的布局之下,不仅可避免无法采集到处于视野死角的对象信息,而且还可更加精准的提高采集的准确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本地服务器用来进行对人脸数据进行处理。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智能终端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与非移动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包括顾客手机和服务人员手持Pad;非移动通信终端包括收银台结账电脑。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云端数据库包括顾客的身份信息、人脸信息和历史消费记录;
所述身份信息包括顾客的的姓氏、会员级别、姓名、电话号码、年龄、性别、付费类移动端应用软件账号中的一项或多项内容;
所述人脸信息包括顾客的人脸特征值;
所述历史消费记录包括顾客的消费时间、消费地点、消费产品、消费金额、消费次数中的一项或多项内容。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费次数用于判定顾客是新顾客、老顾客还是会员,从而针对性地给予顾客更优质的服务。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费时间、消费地点和消费产品用于获取顾客的喜好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同时可根据数据库已有的信息准确向顾客推送相关的喜好信息。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人员根据所述顾客的姓名,对来访的顾客打招呼,使服务更加人性化。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数据库分别与多个本地服务器相互通信,每个本地服务器又与其本地所在的人脸采集系统和智能终端相连接,多个本地服务器可以共享云端数据库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8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链路通道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天网人群锁定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