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防夹防尘的天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57178.5 | 申请日: | 202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1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郑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逸 |
| 主分类号: | B60J7/057 | 分类号: | B60J7/057 |
| 代理公司: | 杭州泓呈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0 | 代理人: | 张婵婵 |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尘 天窗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天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夹防尘的天窗装置,它包括安装板、传动轴、带轮A、带轮B、同步带、滑销A和滑销B等,其中安装板安装于车厢顶部;当天窗玻璃上落有灰尘或树叶等杂物时,天窗玻璃的运动不会将位于其上的杂物带入引导槽A和引导槽B中,且引导槽A和引导槽B的槽口处安装有遮挡杂物的橡胶帘,在落于天窗玻璃上的杂物在天窗玻璃运动下很难进入引导槽A和引导槽B中,避免滑销A和滑销B因引导槽A和引导槽B内落入杂物而造成的磨损加剧运动阻塞,从而达到有效的防尘效果,使得天窗玻璃时刻处于顺利打开或顺利关闭的运动状态,降低因杂物进入所引起的部件磨损带来的天窗维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天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夹防尘的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天窗防夹方式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接触式防夹的天窗中的电机上加装有监测电机转速的霍尔传感器并向ECU进行反馈。非接触式防夹的天窗通过安装在天窗两侧的后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向ECU传输信号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防夹保护,其原理与红外线防夹电梯类似。
传统天窗所采用的以上两种防夹方式中主要依靠相关电子元器件及其控制电路实现天窗的防夹功能,但是电子元件在气候温度变化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发生损坏失灵,从而导致天窗防夹功能的失效。另外,传统的汽车天窗在使用过程中,天窗的导轨容易落入灰尘或树叶等杂物,导致天窗玻璃在导轨中的滑动受阻,磨损增大,对汽车天窗的损害较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汽车天窗密封失效而在下雨天出现漏水现象,增加车辆维修的成本。
针对上述传统汽车天窗防夹功能易因电器元器件失灵而失效和不防尘的缺点,有必要设计一种不依赖电子元器件就可实现防夹功能且防尘的天窗装置。
本发明设计一种汽车防夹防尘的天窗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防夹防尘的天窗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汽车防夹防尘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板、传动轴、带轮A、带轮B、同步带、电驱模块、滑条、引导块A、引导块C、引导块B、L板B、弹簧C、楔形块、弹簧A、天窗玻璃、滑销A、滑销B,其中安装板安装于车厢顶部;安装板内天窗口两侧沿天窗玻璃运动方向对称滑动有两个滑条;旋转于安装板内且垂直于滑条运动方向的传动轴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带轮A,两个带轮A分别通过同步带与安装在安装板内同侧的带轮B传动连接;传动轴被电驱模块驱动旋转;两个同步带分别带动同侧滑条同步水平滑动。
两个滑条上靠近天窗口的侧面上均间隔安装有引导块A和L型引导块C;位于引导块C两侧的两个引导块B沿平行于滑条运动方向滑动于滑条上;位于引导块A和引导块C之间的引导块B上的驱动斜面B与引导块A上的驱动斜面A和驱动竖面A相对,另一个引导块B上的驱动斜面B与引导块C上的驱动斜面C和驱动竖面B相对;两个引导块B上均安装有对其相对于滑条复位的弹簧A。
天窗玻璃前端的下表面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板对称安装有两个滑销A,两个滑销A分别滑动于天窗口侧壁上的两个L型引导槽A中;滑销A位于同侧引导块A和与引导块A相邻的引导块B之间,且滑销A与相应引导块A上的驱动斜面A、驱动竖面A和相应引导块B上的驱动斜面B配合;天窗玻璃后端的下表面两侧分别通过与之滑动配合的L板A对称安装有两个滑销B,两个滑销B分别竖直滑动于天窗口侧壁上的两个引导槽B中;滑销B位于同侧引导块C和与驱动斜面C相对的引导块B之间,且滑销B与相应引导块C上的驱动斜面C、驱动竖面B和相应引导块B上的驱动斜面B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逸,未经郑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7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跨越地铁多隧道的桩基施工方法及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