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预聚体、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6412.2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阳;连哲济;黄云超;陈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G69/28 | 分类号: | C08G69/28;C08G69/48;D21H17/55;D21H19/30;D21H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覃蛟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预聚体 环氧氯 丙烷 树脂 湿强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聚酰胺预聚体、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湿强剂技术领域。聚酰胺预聚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三聚氰胺、己二酸和二乙烯三胺混合后反应得到预聚体混合液;其中,三聚氰胺、己二酸和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18‑23:18‑23。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预聚体混合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反应生成大分子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并发生交联。发明人通过优化三聚氰胺、己二酸和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使制备得到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粘度较为理想,且能够长时间保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强剂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聚酰胺预聚体、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强剂已经成为一种工业生产纸品的必备物质,在未来仍然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湿强剂的研究、改良与应用也不断得到改善。市场上常见的湿强剂大体有以下几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醛淀粉(DAS)、聚乙烯亚胺(PEI)、脲醛树脂(UF)以及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等。
20世纪60年代PAE树脂开始应用于造纸工业,PAE树脂是湿强剂的实际应用中较为理想的一种,目前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湿强剂,它可以在较宽PH范围使用,且分子量很高。有较强的自固着性,对含较多阴离子杂质或高盐浓度的环境有优良的耐性,从而能在苛刻的条件下发挥良好的增湿强效果。PAE树脂在提高湿强度的同时,并不损失成纸的柔软性和吸收性,成纸的白度返黄小、耐热性也较好,广泛应用于纸巾、液体包装用纸、照相原纸等纸种的生产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MF树脂和UF树脂的缺点,在造纸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现有的PAE树脂存在着粘度较小的问题,或者粘度能够满足要求但是不能长期保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升预聚体粘度,同时降低合成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的制备方法,旨在提高产品粘度并能够使产品长期保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其粘度较大,具有很好的湿强效果,且能够长期保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酰胺预聚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三聚氰胺、己二酸和二乙烯三胺混合后反应得到预聚体混合液;
其中,三聚氰胺、己二酸和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18-23:18-23。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聚酰胺预聚体,应用上述聚酰胺预聚体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预聚体混合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反应。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应用上述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优选地,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的粘度为25-40mpa.s,储存时间大于180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聚酰胺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将三聚氰胺、己二酸和二乙烯三胺混合缩聚得到预聚体混合液,发明人通过优化三聚氰胺、己二酸和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使制备得到的预聚体的粘度更为理想,有利于制备粘度范围更好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湿强剂的制备方法,其将上述预聚体混合液和环氧氯丙烷混合反应生成大分子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并发生交联。发明人通过优化三聚氰胺、己二酸和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使制备得到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粘度较为理想,且能够长时间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64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