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装天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5525.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松;王谦;蔡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胡婷婷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天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封装天线及其制造方法,封装天线包括:基板单元,该基板单元包括芯片以及依次层叠且连接的第一芯板、中间金属层、第二芯板和外侧金属层,外侧金属层形成有天线图形,中间金属层形成有反射地平面,第一芯板的第一外表面开设有凹槽,芯片容纳并固定在该凹槽中且其外表面至少与第一外表面齐平;以及再布线层,该再布线层设置在第一外表面和芯片的外表面上,并且包括RDL金属层,该RDL金属层形成有系统地平面以及扇出引线和用于植焊球的焊盘;其中,RDL金属层通过过孔连接于芯片并且通过贯穿基板单元的多个通孔连接于中间金属层和外侧金属层。该封装天线不仅能够减小封装尺寸,而且还能够降低损耗和封装寄生参数,优化天线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封装天线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封装天线和封装天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毫米波频段在30-300GHz之间,频带非常宽。具有波束窄、天线体积小等优点。过去毫米波芯片的封装较难实现,采用波导腔或同轴线作为封装互连,不仅体积大,而且引入寄生的电感、电容,影响系统的性能,此外制作加工过程引入的误差以及误差控制也提高了成本,使毫米波方案难以普及。随着近几十年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封装天线(AiP)技术可以将天线与射频收发系统集成在一个小的封装模块中,大大减轻了天线到芯片互连的设计问题,在整个系统获得更高集成度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系统性能。如今在79GHz汽车雷达,5G通信,60GHz无线通信和手势雷达,122GHz传感器等应用和研究中都广泛应用AiP天线解决方案。
在AiP方案中,天线和MMIC芯片的互连可以采用引线键合、倒装凸点或者fan out技术。采用引线键合做芯片和天线的互连是低成本的封装形式,键合引线直接将芯片的毫米波信号焊盘引出到基板上或接到天线模块的馈线焊盘。由于键合引线寄生电感大,在通常匹配条件下对带宽产生限制。同时键合引线难以形成合理的共面波导特征阻抗值,一般需要作为电感来补偿。当键合引线的长度和波长可以比拟时,则形成寄生天线,使天线增益和辐射效率降低。
倒装凸点焊接采用转接基板,是另一种常用的封装形式,通常天线图形做在基板上,芯片通过焊球接到基板上的馈线,由于凸点寄生效应比较小,更适合毫米波连接。但这种结构通常只用于芯片焊盘间距较大的情况。对于采用几十纳米以下集成电路工艺的毫米波芯片,焊盘间距或尺寸一般较小,难以应用凸点倒装焊的封装形式。
同前两种封装相比,采用Fan out实现AiP的天线和电连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Fan out结构到RDL连接焊盘的过孔寄生效应在毫米波频段几乎可以忽略,尤其对于超过100GHz的应用,采用Fan out比前两种封装设计难度大为降低。毫米波天线对形成天线和馈线的金属布线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Fan out工艺RDL布线层采用的光刻工艺精度高于普通基板布线工艺,有利于毫米波天线和馈线设计。
采用封装厂提供的扇出封装工艺实现AiP时,如果将天线做在molding层上,用RDL布线层形成天线和馈线图形,则天线设计受到固定的封装结构的限制,导致性能受到局限,且易于产生介质波等难以纠正的问题,一般只用于较为简单的天线设计。如果先采用eWL过孔等扇出封装形式对芯片进行封装,再倒装焊接到带天线的基板上,同样存在损耗较大的问题。
通常天线设计的基板材料包括陶瓷、高阻硅、液晶聚合物(LCP)、FR4、以及其他有机材料等。其中低温共烧陶瓷(LTCC)是一种多层布线基板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和雷达领域,主要缺点是控制烧结收缩率导致的尺寸精度的问题以及低热导率的问题,且LTCC成本较高。有机材料包括液晶LCP、多层有机高密度互联基板、低成本PCB板等,有机基板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可选的商品材料品种丰富,在毫米波天线设计中应用广泛。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装天线,该封装天线不仅能够减小封装尺寸,而且还能够降低损耗和封装寄生参数,优化天线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装天线,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55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