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毒气吸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5385.7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4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伟;严圣勇;向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许庆胜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毒气 吸附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毒气吸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毒气吸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毒气吸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硅晶片;纳米凹槽,所述纳米凹槽设置在所述硅晶片的正面,所述纳米凹槽的凹陷深度为2‑8nm,所述纳米凹槽的直径为2~3μm;玻璃基片,所述硅晶片的背面键合在所述玻璃基片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毒气吸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使得能同时吸附多种有毒气体,且能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毒气吸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毒气吸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毒气为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或极易挥发的对生物体有害的有毒气体。毒气有自然界产生和人工制造两种;人工制造的毒气一般来源于工业污染,煤和石油的燃烧及生物材料的腐败分解产生的气体。人工制造的毒气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亦易吸入中毒,人工制造的毒气一般包括氨、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及光化学烟雾等。例如:一氧化碳(CO)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化学式NO2。高温下棕红色有毒气体。在常温下(0~21.5℃)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混合而共存,是有毒,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甲醛为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化学式HCHO或CH2O,是无色,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
现有一般对毒气采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方式进行吸附消除,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作用力所引起,此力也称作范德华力,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吸附表象,它的特点是被吸附物的分子不是附着在吸附剂外表固定点上,而稍能在介面上作自在挪动。因为吸附是分子力导致的,吸附热较小,因此,不需求活化能,在低温条件下即可进行。这种吸附是可逆的,在吸附的一起被吸附的分子由子热运动还会脱离固体外表,这种表象称为解吸。物理吸附可构成单分子吸附层或多分子吸附层,因为分子间力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一种吸附剂可吸附多种物质,但因为吸附质(溶质)性质不一样,吸附的量也有所不一样。这种吸附表象与吸附剂的外表积、细孔散布有密切关系。使用物理吸附方式吸附毒气一般使用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碳质吸附材料,活性炭的内部形成无数类似分子筛的孔,由于孔内部是一个静电极不平衡的场所,通过表面作用造成静电不均衡,所以有强大的吸附力。化学吸附是吸附质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或分子)发生电子的转移、交换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由于固体表面存在不均匀力场,表面上的原子往往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当气体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上时便与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化学吸附的吸附剂和吸附质(溶质)之间靠化学键的效果,发生化学反应,使吸附剂与吸附质(溶质)之间结实的联络在一起。因为化学反应需求很多的活化能,通常需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吸附热较大。因此,化学吸附是一种选择性吸附,即一种吸附剂只对某种或特定几种物质有吸附效果。由于化学吸附是靠吸附剂和吸附质直接的化学键力进行的,所以化学吸附仅能构成单分于层,吸附是比较稳定的,不易解吸,化学吸附与吸附剂的外表化学性质直接有关,与吸附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但是,现有的物理吸附,如活性炭等物理吸附的作用对象为气态的有毒物质,毒气自身能量比较高,一旦物理吸附的条件发生变化,毒气很容易解吸而逸出。现有的化学吸附由于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不环保或者不清洁的特点,且大部分的化学吸附的吸附剂不能重复利用,化学吸附的吸附对象为单一物质,无法同时吸附多种有毒物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毒气吸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使得能同时吸附多种有毒气体,且能重复使用。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毒气吸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硅晶片;
纳米凹槽,所述纳米凹槽设置在所述硅晶片的正面,所述纳米凹槽的凹陷深度为2-8nm,所述纳米凹槽的直径为2~3μm;
玻璃基片,所述硅晶片的背面键合在所述玻璃基片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53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多管水床的电石渣-石膏烟气脱硫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流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