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4175.6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5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F13/55 | 分类号: | A63F13/55;A63F13/58;A63F13/40;A63F13/837;G06F3/0488;G06F3/04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周婷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 操作 对象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目标游戏应用中的第一虚拟操作对象与目标虚拟道具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定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显示目标虚拟被动技能的第一虚拟标识,并在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当前具有的虚拟资源的总数量大于第一预定数量阈值、且获取到对第一虚拟标识执行的第一触控操作的情况下,将目标虚拟被动技能配置给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并从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当前具有的虚拟资源中转移出第一预定数量阈值的虚拟资源,以及在第一虚拟操作对象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对第一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操作。本发明解决了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端射击游戏中常常会存在很多不同的玩法模式,以丰富游戏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玩家参与进来。其中,有一种玩法模式是将僵尸元素增加至游戏场景中,玩家可以通过击杀或淘汰僵尸的方式,获取游戏的最终胜利。
目前,在相关技术提供的僵尸模式中,通常需要玩家通过不断地击杀僵尸的方式进入下一关卡或场景。但随着关卡或场景的等级提升,击杀僵尸的难度也会随之提升,进而需要玩家拥有更强的战斗力,进而应对上述击杀难度更高的僵尸。
而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通过玩家的主动操作来执行控制虚拟操作对象的操作,进而提高击杀僵尸的效率。但在僵尸的等级很高或数目很多的情况下,玩家往往来不及执行上述控制操作。
换言之,现有技术中存在因控制虚拟操作对象的操作复杂度较高,进而导致的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目标游戏应用中的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与目标虚拟道具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定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显示目标虚拟被动技能的第一虚拟标识;在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当前具有的虚拟资源的总数量大于第一预定数量阈值、且获取到对上述第一虚拟标识执行的第一触控操作的情况下,将上述目标虚拟被动技能配置给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并从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当前具有的上述虚拟资源中转移出上述第一预定数量阈值的虚拟资源;在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对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操作,其中,上述控制操作用于控制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释放上述目标虚拟被动技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在目标游戏应用中的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与目标虚拟道具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定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显示目标虚拟被动技能的第一虚拟标识;配置单元,用于在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当前具有的虚拟资源的总数量大于第一预定数量阈值、且获取到对上述第一虚拟标识执行的第一触控操作的情况下,将上述目标虚拟被动技能配置给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并从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当前具有的上述虚拟资源中转移出上述第一预定数量阈值的虚拟资源;控制单元,用于在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触发对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操作,其中,上述控制操作用于控制上述第一虚拟操作对象释放上述目标虚拟被动技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虚拟操作对象的控制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