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阻尼隔振隔噪声型浮置板轨道及隔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4164.8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朱辉;施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奇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程虹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隔振隔 噪声 型浮置板 轨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阻尼隔振隔噪声型浮置板轨道及隔振方法,属于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和噪声污染等问题。本发明的轨道与浮置板通过混凝土整浇固定,浮置板为“凸”字型结构,浮置板与地基之间设置复合隔振隔声单元,隔振单元设置在浮置板两侧支撑部的上下两侧;隔振隔声单元包括筒壁、隔离振动和噪声的阻断材料、弹性缓冲层、弹簧和阻尼液,弹簧设置在阻尼液中,缓冲层高度低于弹簧,通过弹簧进行一级减振,通过弹性缓冲层实现二级减振,而且缓冲层能够保护筒壁和浮置板。本发明能够减小轨道交通引起的周边建筑和环境的振动和噪声污染,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阻尼隔振隔噪声型浮置板轨道及隔振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各大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造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轨道交通。这虽然有节约用地、交通便利和物业保值等优势,但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引起结构安全性和振动舒适性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会对附近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对邻近古建筑的安全性以及对精密设备仪器的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是为轨道增设浮置板,采用隔振的方法降低振动响应。隔振技术是通过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以此降低其振动响应。目前工程中大多数采用的都是被动隔振技术,即在隔振目标处加入隔振支座。其缺陷主要是,隔振支座无法满足地铁隔振宽频带的特点,造成浮置板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下降,且当隔振的频率过低时,会使浮置板的位移较大,可能引发轨道交通行驶的安全问题。
轨道交通在行驶时,除了上述的环境振动问题,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噪声污染。轨道交通行驶带来的直接噪声,以及由于振动引起的二次噪声,都会对周边居民带来噪声污染。然而,目前在轨道交通减隔振中使用的浮置板无法解决噪声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阻尼隔振隔噪声型浮置板轨道及隔振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引起结构安全性和振动舒适性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影响附近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对邻近建筑的安全性以及对精密设备仪器的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减弱轨道的振动,同时阻断噪声传播。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阻尼隔振隔噪声型浮置板轨道,包括轨道交通单元和复合隔振隔声单元;
轨道交通单元为“凸”字型结构,轨道交通单元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复合隔振隔声单元;
轨道交通单元上方与地基的延伸部之间设置第一复合隔振隔声单元,轨道交通单元下方与地基之间设置第二复合隔振隔声单元;
第二复合隔振隔声单元能够支撑轨道交通单元同时隔绝轨道交通单元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复合隔振隔声单元包括:隔振隔声装置和弹性缓冲层,弹性缓冲层设置在隔振隔声装置的外侧。
具体地,轨道交通单元包括:轨道、混凝土和浮置板;轨道与浮置板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为一体。
具体地,浮置板为“凸”字型,且浮置板为左右对称结构。
具体地,浮置板包括:轨道衔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轨道衔接部的左右两侧。
具体地,轨道衔接部高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轨道衔接部与轨道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
具体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上方与地基之间设置第一复合隔振隔声单元。
具体地,隔振隔声装置包括:筒壁、隔声材料、弹簧和阻尼液;隔声材料设置在筒壁的内侧且位于弹簧的外围;弹簧设置在阻尼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奇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未经深圳市三奇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