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鹤假肢关节受力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53770.8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蓉;陆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韩正玉;徐冬涛 |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假肢 关节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鹤假肢关节受力测试装置,涉及鹤假肢关节测试的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安装台、传动电机、摆动装置和夹紧装置,所述传动电机、摆动装置和夹紧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台上,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摆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夹紧装置固定在所述摆动装置的输出端上。本发明通过夹紧装置对鹤假肢进行夹紧,再通过传动电机带动摆动装置进行摆动,将夹紧装置固定在摆动装置的输出端,从而使摆动装置带动夹紧装置以及夹紧装置中的鹤假肢进行同步摆动,从而对鹤假肢进行测试,本发明能模拟鹤假肢安装在鹤体时的关节受力状况,更容易发现鹤假肢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让研究人员去改进鹤假肢,以此生产出更适合鹤使用的假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鹤假肢关节受力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鹤假肢关节受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假肢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为弥补截肢者或肢体不完全缺损的肢体而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又称“义肢”,它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适用对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创伤等原因的截肢者,假肢包含多种,如人类假肢和动物假肢等,但很多时候无法检测关于假肢关节的一系列活动。
鹤在行走于降落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腿,但鹤的腿比较细长因此更容易损伤,人们为了帮助腿受伤的鹤恢复行动能力需要为鹤安装上假肢,使鹤能够通过假肢进行正常的行动能力,但是鹤假肢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检测到假肢的关节受力状况,从而无法对鹤假肢进行有效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鹤假肢关节寿命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鹤假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关节的受力状况进行检测的技术问题。
一种鹤假肢关节受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台、传动电机、摆动装置和夹紧装置,所述传动电机、摆动装置和夹紧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台上,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摆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夹紧装置固定在所述摆动装置的输出端上。
进一步,所述摆动装置由安装固定块、传动轮、摆动传动杆、第一摆动杆、第二摆动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支撑杆8组成,所述安装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台上,所述传动轮安装在所述摆动传动杆上,所述传动轮与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设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一摆动杆与第二摆动杆均铰接在摆动传动杆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摆动杆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夹紧装置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摆动杆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夹紧装置上,所述支撑杆8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二摆动杆与安装固定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夹紧装置由夹紧固定板、夹紧气缸和夹紧顶件组成,所述摆动装置连接至夹紧固定板上,所述夹紧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夹紧孔,所述夹紧气缸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夹紧气缸呈环形布设在所述夹紧固定板上,四个所述夹紧气缸的输出端均朝向夹紧孔处,所述夹紧顶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夹紧气缸的输出端均固定有一个夹紧顶件。
进一步,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固定板、夹紧气缸、夹紧顶件、夹紧传动杆与夹紧传动件组成,所述摆动装置连接至夹紧固定板上,所述夹紧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夹紧孔,所述夹紧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夹紧固定板的中部,所述夹紧顶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夹紧顶件呈环形布设在所述夹紧固定板上,所述夹紧传动杆呈V型设置,所述夹紧传动杆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夹紧传动杆的一端传动连接至夹紧传动件,四个所述夹紧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传动连接至一个夹紧顶件,所述夹紧气缸固定在所述夹紧固定板上,所述夹紧气缸的输出端朝向夹紧孔处,所述夹紧气缸与一个夹紧顶件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夹紧装置中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夹紧顶件的底部均设有一个导向件,所述夹紧固定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夹紧气缸的输出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槽呈环形布设在夹紧固定板上,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导向槽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导向件处于导向槽中。
进一步,所述夹紧顶件的顶部设有凹型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7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低压配电计量柜
- 下一篇:光栅波导微流体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