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0038.5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5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关塚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2/34 | 分类号: | B60R22/34;B60R22/46;B60R21/203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邓宗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乘客 保护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具备:
安全带装置,所述安全带装置具有可变力限制器机构,所述可变力限制器机构能够变更在车辆的前面碰撞时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客从安全带受到的力限制器载荷;
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面碰撞时使气囊向所述乘客的前方展开;
就座位置检测部,所述就座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乘客就座的就座位置;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就座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乘客的就座位置是比作为标准的就座区域的标准就座区域靠车辆后方的位置且在所述乘客由展开的所述气囊保护的气囊保护区域内的情况下,与所述乘客位于所述标准就座区域内的情况相比,使所述力限制器载荷下降,
所述乘客是驾驶员,
所述控制部基于手动驾驶时的所述乘客的就座位置,检测所述标准就座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是能够切换为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的自动驾驶车辆,
所述乘客是所述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就座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前后滑动位置及倾斜角度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就座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检测所述乘客的头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位于所述乘客的前方的内装部件与所述头部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的增加,使所述力限制器载荷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就座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前后滑动位置及所述倾斜角度双方,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距离的增加由所述倾斜角度的增加导致的情况下,与由所述前后滑动位置的后退导致的情况相比,将所述力限制器载荷设定为较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就座位置检测部至少检测所述前后滑动位置,
所述控制部基于手动驾驶时的所述前后滑动位置推定所述乘客的体格,并且基于该推定的体格修正所述头部的位置的检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在将位于所述标准就座区域的所述乘客的头部与位于所述乘客的前方的内装部件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设为S0,
将位于比所述标准就座区域靠车辆后方的位置的所述乘客的头部与所述内装部件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设为S,
将所述乘客位于所述标准就座区域的状态下的所述力限制器载荷设为F0,
将所述乘客位于比所述标准就座区域靠车辆后方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力限制器载荷设为F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以满足F=F0×S0/S的关系的方式变更所述力限制器载荷。
8.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用座椅具有:
座垫,所述座垫经由滑动机构与所述车辆的地板部连结;以及
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的下端部经由倾斜机构与所述座垫的后端部连结,
所述安全带装置具有:
卷收器,所述卷收器配设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以及
3点式的安全带,所述3点式的安全带的一端部与所述座垫或所述滑动机构卡定,另一端部与所述卷收器的卷取轴卡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就座位置检测部是拍摄所述乘客的车内相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00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奥托米勒双循环工作模式的发动机
- 下一篇:脉动阵列加速器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