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差电源纹波抑制线性稳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4886.5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1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电源 抑制 线性 稳压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差电源纹波抑制线性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器包括线性稳压器主体电路以及电源纹波抑制电路两部分,线性稳压器主体电路负责给出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并抑制输出电压的低频扰动,增强型电源纹波抑制电路通过在负载端引入自偏置电流复用共栅放大器以弥补中高频段的环路增益。该技术方案在负载端构建快速反馈环路,动态监测输出电压变化并通过快速调节驱动管栅极电压补偿输出电压的波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压器,具体涉及一种低压差电源纹波抑制线性稳压器,属于高精度模拟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功耗的持续需求不断推动射频和模拟电路往更低电源电压方向发展。电压裕度的下降加剧了电源波动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而传统DC-DC转换器的输出纹波较大,无法保证低电压电路可靠工作。因此需要纹波抑制线性稳压器连接DC-DC与内核电源,给电路提供尽可能平稳的供电电压。受端口数目的限制,通常要求片内稳压器为全集成结构。然而全集成LDO只有有限的滤波电容,对于纹波的抑制需要靠有源方式补偿,因此对反馈环路增益以及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糟糕的是,为尽可能减少LDO带来的能效损失,输入输出压差通常控制在100mV左右。过低的压差带来的低环路增益对纹波抑制尤为不利。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宽频范围的低压差电源纹波抑制线性稳压器电路。该电路通过在负载端引入自偏置电流复用共栅放大器以弥补中高频段的环路增益,相比于传统结构显著增强了在中高频段的纹波抑制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低压差电源纹波抑制线性稳压器,该技术方案在负载端构建快速反馈环路,动态监测输出电压变化并通过快速调节驱动管栅极电压补偿输出电压的波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线性稳压器包括线性稳压器主体电路以及负载极点补偿电路两部分,线性稳压器主体电路线包括误差放大器以及电压反馈网络,负责给出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并抑制输出电压的低频扰动;增强型电源纹波抑制电路通过在负载端引入自偏置电流复用共栅放大器以弥补中高频段的环路增益。相比于传统结构显著增强了在中高频段的纹波抑制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以下简称PMOS管)PM1的源极接电源,PM1的栅极和漏极接第一电流源ID1的正极;ID1的负极接地;第二PMOS管PM2的源极接电源,PM2的栅极接PM1的栅极,PM2的漏极接第三PMOS管PM3的源极;PM3的栅极接参考电压VREF,PM3的漏极接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以下简称NMOS管)NM1的漏极;第四PMOS管PM4的源极接PM2的漏极,PM4的栅极接第一电阻R1的负极,PM4的漏极接第二NMOS管NM2的漏极;NM1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1,NM1的源极接地;NM2的栅极接VB1,NM2的源极接地;第三NMOS管NM3的源极接NM2的漏极,NM3的栅极接第二偏置电压VB2,NM3的漏极接第五PMOS管PM5的漏极;PM5的栅极接PM5的漏极,PM5的源极接电源;第四NMOS管NM4的源极接NM1的漏极,NM4的栅极接VB2,NM4的漏极接第六PMOS管PM6的漏极;PM6的栅极接PM5的漏极,PM6的源极接电源;第七PMOS管PM7的源极接电源,PM7的栅极接PM6的漏极,PM7的漏极接第一电阻R1的正极;第二电阻R2的正极接R1的负极,R2的负极接地;第三电阻R3的正极接PM7的栅极,R3的负极接第十PMOS管PM10的栅极;PM10的源极接电源,PM10的漏极接线性稳压器输出端VOUT;第一电容C1的正极接PM10的栅极,C1的负极接第八PMOS管PM8的漏极;PM8的源极接VOUT,PM8的栅极接第四电阻R4的正极,R4的负极接第九PMOS管PM9的漏极;PM9的源极接VOUT,PM9的栅极接R4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正极接R3的正极,C2的负极接地;第五NMOS管NM5的漏极接PM8的漏极,NM5的栅极接VB1,NM5的源极接地;第六NMOS管NM6的漏极接PM9的漏极,NM6的栅极接VB1,NM6的源极接地;负载电容CL的正极接VOUT,电容CL的负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4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量和安全供电保护器
- 下一篇:测试样本生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