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微电流直压微针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43326.8 | 申请日: | 2020-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7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韩存吉;韩鸿锐;郑业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倍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39/00 | 分类号: | A61H39/00;A61H39/08;A61N1/05;A61N1/36 |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衣明春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电流 直压微针 装置 | ||
一种脉冲微电流直压微针装置,皮肤电极(2)与外壳(4)底部连接,外壳(4)内部设置有电流模块(3),电流模块(3)包括有电压正极和电压负极;直压微针电极(1)与电流模块(3)的电压正极或电压负极相连接;皮肤电极(2)与直流模块(3)的电压负极或电压正极相连接;外壳(4)还内部设置有弹簧(6),弹簧(6)自由设置于塑料外壳(4)内部支撑活动上帽(5)。在脉冲微电流直压微针装置中,通过设置定时电流脉冲电路和微型直流电池,并将电路所输出的电源电极接皮肤电极或直压微针电极,从而可以通过人体皮肤、肌肉形成一个电流通路,使脉冲微电流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属于一种脉冲微电流直压微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针灸方法中,包括很多针法,如毫针、电针、水针、小针刀、三棱针、皮肤针、火针、皮内针、芒针、激光针、电热针、电火针、声电针、电磁针、微波针等,这些针法中各有自身的疗效和特点以及病症的针对性,该微电流直压微针装置是根据皮内针所发明,常规皮内针只是简单的做成可以长期滞留在皮肤中的埋针,埋针的主要特点是是靠针尖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但人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针尖无法有效的刺激到穴位,即使能刺激到也是非常有限,针疗中的颤针手法是为了使针尖对穴位的刺激强而快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根据颤针疗法的特点,本发明将埋针增加脉冲微电流刺激功能,模仿颤针原理定时的给埋针释放脉冲微电流从而达到增强刺激穴位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埋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过增加脉冲微电流的方式替代人工达到诊疗时颤针的效果的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脉冲微电流直压微针装置,包括有直压微针电极1、皮肤电极2、电流模块3、外壳4、活动上帽5、弹簧6;其中,皮肤电极2与外壳4底部连接,外壳4内部设置有电流模块3,电流模块3包括有电压正极和电压负极;直压微针电极1与电流模块3的电压正极相连接;皮肤电极2与直流模块3的电压负极相连接;外壳4还内部设置有弹簧6,弹簧6自由设置于塑料外壳4内部支撑活动上帽5。
一种脉冲微电流直压微针装置,包括有直压微针电极1、皮肤电极2、电流模块3、外壳4、活动上帽5、弹簧6;其中,皮肤电极2与外壳4底部连接,外壳4内部设置有电流模块3,电流模块3包括有电压负极和电压正极;直压微针电极1与电流模块3的电压负极相连接;皮肤电极2与直流模块3的电压正极相连接;外壳4还内部设置有弹簧6,弹簧6自由设置于塑料外壳4内部支撑活动上帽5。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皮肤电极2的上部涂有绝缘层7,直压微针电极1通过绝缘层7与电流模块3的电压正极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皮肤电极2的上部涂有绝缘层7,直压微针电极1通过绝缘层7与电流模块3的电压负极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电流模块3分别与皮肤电极2或直压微针电极1相连接,通过人体皮肤与肌肉形成电流通路,实现脉冲微电流对穴位的刺激。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电流模块3包括微型直流电池、定时电流脉冲电路和开关电路;其中,定时电流脉冲电路包括有555型号芯片,555型号芯片的1号引脚连接于微型直流电池和开关电路,2号引脚连接于三极管Q2,3号引脚连接于开关电路,4号引脚连接于微型直流电池,5号引脚经由电容C2连接于微型直流电池和开关电路,6号引脚连接于三极管Q2,7号引脚连接于串联电阻R1和电阻R2,8号引脚连接于微型直流电池;开关电路包括有三极管Q1、电解电容C3,三极管Q1和电解电容C3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倍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倍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33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室内定位的工业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片剂肥料的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