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污染空间臭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0694.7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鲁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4;B01D53/86;B01D53/48;B01D53/52;B01D5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牟昌兵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污染 空间 臭气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室内污染空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微生物载体,布设在所述室内污染空间内,所述微生物载体为多孔结构,设置为吸附活性微生物菌液,以进行微生物除臭;
活性微生物存储器,设置为存储活性微生物菌液;
雾化装置,与所述活性微生物存储器连通,设置为向多个微生物载体喷洒所述活性微生物菌液;
气体管道,布设在所述室内污染空间内,所述气体管道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口;
高能离子设备,与所述气体管道连通,设置为向所述气体管道通入离子新风;其中,所述高能离子设备的出风口与所述气体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高能离子设备的进风口与新鲜空气及所述气体管道的另一端连通;
多个光催化除臭灯,间隔布设在所述气体管道内,设置为进行光催化除臭,其中,所述光催化除臭灯为由外球体和内球体套装组成的球体,紫外光源位于所述内球体的球心,所述紫外光源能够调节紫外光强弱,光催化反应区在所述外球体与所述内球体之间的夹层,所述内球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外球体的内表面分别都涂有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层,紫外光透过所述内球体照射到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层后发生光催化反应,所述外球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使所述光催化反应产生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能够扩散到所述气体管道中,所述外球体的表面还设有过滤网,设置为防止所述气体管道中的污染物进入所述光催化除臭灯内;
第一臭气检测装置,设置为检测所述气体管道内的臭气浓度;
一个或多个湿度传感器,设置为检测至少部分所述微生物载体的湿度;以及
控制装置,设置为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微生物载体的湿度,控制所述雾化装置向所述多个微生物载体喷洒活性微生物菌液;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臭气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臭气浓度,控制所述高能离子设备和至少部分所述光催化除臭灯,以在离子新风下进行光催化除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污染空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为,在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微生物载体的湿度小于等于第一湿度值时,控制所述雾化装置向至少部分所述微生物载体喷洒活性微生物菌液;在所述微生物载体的湿度大于等于第二湿度值时,控制所述雾化装置停止喷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污染空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为,在所述第一臭气检测装置检测到臭气浓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值时,控制所述高能离子设备向所述气体管道通入离子新风,并打开至少部分所述光催化除臭灯;以及,在所述臭气浓度小于所述预设浓度值时,控制所述高能离子设备停止通入离子新风,并关闭至少部分所述光催化除臭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污染空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臭气检测装置,设置为检测所述室内污染空间内的臭气浓度;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臭气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臭气浓度,调节所述雾化装置的喷洒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室内污染空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臭气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臭气浓度,控制所述高能离子设备调节单位时间内的产生离子量的多少和/或产生离子浓度的高低,调节进入所述气体管道内的风速和/或风量,以及通过调节所述光催化除臭灯的紫外光源的强弱来调节单位时间内产生自由氢氧基与活性氧的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污染空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以S形布置在所述室内污染空间的顶部内侧,相邻平行的两管道具有预定间隔;所述气体管道多个进气口分别与对应的集气罩连通,其中,所述集气罩设置有过滤网,设置为除去臭气中湿气,并防止臭气中的灰尘和/或颗粒进入所述气体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污染空间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H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活性微生物储存器内的pH值;酸碱添加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设置为根据所述pH传感器检测到的pH值,控制所述酸碱添加器来调节所述活性微生物储存器内的pH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069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塑料循环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物生境修复的废弃矿山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