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 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5907.7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杰;李飞;谷小兵;白玉勇;高飞;白璐;杨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1D53/14;B01D53/18;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废水 排放 烟道 蒸发 协同 脱除 s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装置,包括依次与主烟道连接的SCR脱硝反应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脱硫塔,还包括旋转雾化干燥塔、三联箱、搅拌池、废水提升泵、高位给料箱、喷射装置和盐分回收处理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方法。本发明将脱硫废水旁路喷雾干燥蒸发与主烟道蒸发工艺有机结合,可解决低锅炉负荷下单纯采用主烟道蒸发技术难以完全处理脱硫废水的缺陷,以及降低旁路烟道蒸发技术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并协同脱除烟气中SO3/HCl,进而减少脱硫废水生成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机组脱硫废水零排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废 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生活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当前 国内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煤炭消耗量增加,导致我国大气污染呈现 出加速恶化的趋势。为了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已成为燃煤电厂的标准配 置。但是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各种杂质的脱硫废水。
由于腐蚀性强、浊度高、重金属含量超标、含盐量高和水质波动大、水 量不稳定的特点,脱硫废水处理难度较大。目前为止,较为成熟的工艺化学 沉淀法虽然能够有效的去除金属离子,但是出水仍旧含有大量氯离子,因此 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应运而生,如蒸发结晶技术、主烟道蒸发技术和旋转雾 化干燥技术等。上述各方法对脱硫废水处理都存在一定缺陷,如传统的蒸发 结晶技术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烟道蒸发技术是将废水喷入空气预热器 与除尘器之间的烟道,利用热烟气将废水完全蒸发,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 结晶物或盐类等固体,但是由于低温改造,空气预热器与电除尘器之间的烟 道距离较小,若脱硫废水全部由主烟道蒸发,可能达不到完全蒸发的目的; 而脱硫废水旋转雾化干燥塔则是抽取SCR脱硝反应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的 一股热烟气,通过旋转雾化干燥塔进行废水蒸发,若脱硫废水全部由旋转雾 化干燥塔蒸发,则可能会对锅炉造成过多负荷。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脱硫废水旋转雾化干燥装置进行 改造,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装 置及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装置,包括 依次与主烟道连接的SCR脱硝反应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脱硫塔, 还包括旋转雾化干燥塔、三联箱、搅拌池、废水提升泵、高位给料箱、 喷射装置和盐分回收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的一端通过第一旁路烟道与所述SCR脱硝 反应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的主烟道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旁路烟道与 所述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之间的主烟道连通;所述盐分回收处理系统 与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的底部出料口连接;
所述三联箱的入口端与所述脱硫塔连接,所述三联箱的出口端设 置一个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三联箱的出口端连接;所述 三通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废水提升泵与所述高位给料箱连接,所述高 位给料箱与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搅 拌池连接,所述搅拌池通过所述废水提升泵与所述喷射装置连接,所 述喷射装置设置在所述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之间的主烟道主烟道内。
进一步,所述喷射装置为双流体雾化喷嘴。
进一步,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包括:干燥塔主体、旋转雾化器和 烟气分布器;所述旋转雾化器与所述高位给料箱相连,所述烟气分布 器与所述第一旁路烟道相连。
进一步,所述喷射装置和所述第二旁路烟道与所述主烟道接口处 的距离为1米到2米,且在远离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5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风装置
- 下一篇:电阻式存储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