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 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35907.7 | 申请日: | 202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杰;李飞;谷小兵;白玉勇;高飞;白璐;杨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1D53/14;B01D53/18;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废水 排放 烟道 蒸发 协同 脱除 so base sub | ||
1.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装置,包括依次与主烟道(12)连接的SCR脱硝反应器(1)、空气预热器(2)、除尘器(4)、脱硫塔(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雾化干燥塔(3)、三联箱(6)、搅拌池(7)、废水提升泵(8)、高位给料箱(9)、喷射装置(10)和盐分回收处理系统(11),其中:
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3)的一端通过第一旁路烟道(13)与所述SCR脱硝反应器(1)和空气预热器(2)之间的主烟道(12)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旁路烟道(14)与所述空气预热器(2)和除尘器(4)之间的主烟道(12)连通;所述盐分回收处理系统(11)与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3)的底部出料口连接;
所述三联箱(6)的入口端与所述脱硫塔(5)连接,所述三联箱(6)的出口端设置一个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三联箱(6)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废水提升泵(8)与所述高位给料箱(9)连接,所述高位给料箱(9)与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3)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搅拌池(7)连接,所述搅拌池(7)通过所述废水提升泵(8)与所述喷射装置(10)连接,所述喷射装置(10)设置在所述空气预热器(2)和除尘器(4)之间的主烟道(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10)为双流体雾化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3)包括:干燥塔主体、旋转雾化器和烟气分布器;所述旋转雾化器与所述高位给料箱(9)相连,所述烟气分布器与所述第一旁路烟道(1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10)和所述第二旁路烟道(14)与所述主烟道(12)接口处的距离为1米到2米,且在远离所述空气预热器(2)的方向。
5.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废水先经过所述三联箱(6)加入石灰浆调质至弱碱性,调质后的脱硫废水pH值为9到10;
步骤2,在所述三联箱(6)的出口端,一部分调质后的脱硫废水通过所述三通的第二端口由所述废水提升泵(8)输送至所述高位给料箱(9),自流进入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3),并与所述SCR脱硝反应器(1)与所述空气预热器(2)之间抽取的热烟气充分接触,废水迅速蒸干,水分蒸发进入烟气中,由第二旁路烟道(14)排入所述主烟道(12),蒸发析出的大部分无机盐分落入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3)底部出料口输送至所述盐分回收处理系统(11);
步骤3,其余调质后的脱硫废水则通过所述三通的第三端口进入所述搅拌池(7),在其中添加碱性吸收剂,然后经所述废水提升泵(8)输送至所述喷射装置(10),喷入所述主烟道(12)中蒸发,废水蒸发过程中碱性吸收剂与烟气中HCl和SO3发生反应捕集,并与所述第二旁路烟道(14)排出的烟气一起进入所述除尘器(4),由所述除尘器(4)捕集废水蒸发析出的无机盐细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烟道蒸发并协同脱除SO3/HCl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三通的第二端口输送至所述旋转雾化干燥塔(3)的脱硫废水量为废水总量的1/2~2/3;通过所述三通的第三端口经过所述喷射装置(10)输送至所述主烟道(12)的脱硫废水量为废水总量的1/3~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590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风装置
- 下一篇:电阻式存储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