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歧杆菌溶胞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5552.1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9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强;高合意;吴新星;曾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6;A61K8/99;A61Q19/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杆菌 溶胞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溶胞物及护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歧杆菌溶胞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双歧杆菌溶胞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双歧杆菌在含有小米提取液的培养液中进行发酵、离心、破碎,即得。本发明的双歧杆菌溶胞物能有效促进角质形成细胞间的中间丝相关蛋白,包括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LOR、外皮蛋白IVL、角蛋白KRT‑10、对转谷氨酰胺酶TGM‑1的表达,进而有助于角质形成细胞向角质层的转化,对于维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溶胞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歧杆菌溶胞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敏感性肌肤简称“敏感肌”,又称为不耐受性皮肤、反应性皮肤、超反应皮肤,敏感性皮肤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状态。王学民老师在《皮肤性病学新进展2004》上将敏感性肌肤定义为:比正常皮肤具有更高反应性,并且对外界因素的微弱影响产生剧烈的反应特点的一类肌肤,它具有敏感度高、耐受性差、易反应性的特点。生活环境的恶化、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因素,使得敏感肌人群的比例逐渐升高,据统计,敏感肌已经成为困扰消费者肌肤问题中上升最快速的一项。一项针对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调查数据显示,52%的消费者都认为自己是敏感肌。另一项专门针对中国人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有45%的消费者被敏感肌问题困扰,并且从2014年至今,中国敏感肌人群一直呈高速增长的趋势。
敏感肌已经成为了困扰消费者的最常见肌肤问题,预期在未来深受敏感肌困扰的人群还会不断增加,同时市场对敏感肌修复类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长。科学研究表明,皮肤屏障功能缺失、免疫反应的增强、神经感受输入的增加三者之间的共同作用,造成敏感肌的形成,其中屏障功能的缺失是最重要的原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外界刺激因子可以直达表皮层,造成NMF、脂质和蛋白等的损伤,进而出现炎症反应及灼烧、刺痛等神经感受的输入。相反,当皮肤屏障厚实以后,外界的一些刺激就很难打到皮肤里面,而造成炎症和神经刺激。因此,敏感肌修复最重要事修复肌肤的屏障功能。
皮肤的天然屏障是指由角质层细胞和细胞之间的“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组成的“砖墙结构”,及其表面附有的“皮脂膜”,由此共同形成了一道人体天然保护屏障。这就是由Peter于1983年提出的著名的“砖墙学说”。通常的皮肤屏障功能缺失主要是指皮肤“皮脂膜”及“砖墙结构”的破坏。目前,肌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主要通过体外人工模拟“皮脂膜”,或者按比例补充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来修复皮肤的“砖墙结构”。CN108338941A提供一种人工皮脂膜及其制造方法,人工皮脂膜包括:原料成分及相对质量比例为78.4%~2%的三酸甘油脂、1%~15%的蜡酯类、20%~35%的角鲨烷、0.1%~7%的游离脂肪酸、0.1%~6%的磷脂质、0.1%~10%的胆固醇酯、0.1%~10%的胆固醇、0.1%~10%的抗氧化物及0.1%~5%的细胞活性物。CN 102265153A提供一种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模拟基板,该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模拟基板包含基板和在该基板上形成的脂质膜,其中,该脂质膜由神经酰胺、棕榈酸和胆固醇形成,神经酰胺、棕榈酸和胆固醇以20~70%∶10~60%∶20~40%(神经酰胺∶棕榈酸∶胆固醇)的质量比存在。
敏感肌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薄弱,首先是由于角质层薄弱,也就是“砖墙结构”中的砖块不够强健。人体皮肤中的角质层是是表皮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10至20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当这些细胞脱落时,表皮层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所以表皮细胞的强健是肌肤屏障功能完善的首要前提。目前,鲜有关于如何强健表皮细胞的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歧杆菌溶胞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双歧杆菌在含有小米提取液的培养液中进行发酵、离心、破碎,即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5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盘及吸盘挂钩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厂臭气高标准控制的新型除臭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