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支持双向直流电压转换的配电盒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5407.3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1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锋;李正军;林潇;陈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0 | 分类号: | H02M3/00;B60L50/6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8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支持 双向 直流 电压 转换 配电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双向直流电压转换的配电盒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在整车休眠时,通过一键启动对整车网络进行唤醒;通过整车控制器判断集成动力单元是否绝缘,若是,则控制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进入升压工作模式;在升压模式下,对母线电容进行预充,通过集成动力单元发出预充完成指令;当母线电容预充完成时,接收由集成动力单元发出预充完成指令;当接收到预充完成指令时,发出进入降压模式请求,当检测高压侧电压时,控制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启动降压模式;完成降压模式后,通过整车控制器发送关机指令,通过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接收关机指令并进入关机状态,直至休眠。具有能够有效提高双向直流电压转换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支持双向直流电压转换的配电盒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动力源由化学能逐渐向电能转化,电动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电动汽车中包含有许多的电器元件,其中DCDC(直流转直流)变换器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一类重要功用是为动力转向系统、空调以及其他辅助设备提供所需的电力,另一类是出现在复合电源系统中,与超级电容串联,起到调节电源输出,稳定母线电压的作用。
传统配电产品及DCDC产品正常工作是:先吸合高压主回路、再进行预充电,在预充电完成后,高压回路负责设备正常工作,具体工作策略如下:
在整车休眠时,通过PEPS(智能钥匙/一键启动)、充电设施或BMS(预约)进行对整车网络进行唤醒;
整车唤醒后,由PEPS(智能钥匙/一键启动)或者OBC(车载充电机)请求上高压,VCU(整车控制器)、BMS(电池管理系统)对绝缘进行检测,VCU检测通过后,由VCU发送吸合主继电器指令,BMS系统吸合主继电器(主继电器吸合前需要先预充);
VCU发给DCDC最大功率请求,DCDC按照正常实际输出端负载需求输出。
由于预充电功能所需要的电子元件成本较贵,为了能够使整车的成本有所降低,对整车DCDC(直流变换器)进行变换,急需由传统单向DCDC换成双向DCDC,通过双向DCDC的低压转高压功能,给高压母线进行预充,由此而省掉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所以提供一种基于支持双向直流电压转换的配电盒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配电产品及DCDC产品正常工作是先吸合高压主回路、再进行预充电,在预充电完成后,高压回路负责设备正常工作,但是预充电功能所需要的电子元件成本高,提供一种基于支持双向直流电压转换的配电盒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一种基于支持双向直流电压转换的配电盒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整车休眠时,通过一键启动对整车网络进行唤醒;
整车网络唤醒后,通过整车控制器判断集成动力单元是否绝缘,若是,则控制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进入升压工作模式,若否,则保持整车唤醒状态;
在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升压模式下,对母线电容进行预充,通过集成动力单元发出预充完成指令;
当母线电容预充完成时,接收由集成动力单元发出预充完成指令;
当接收到预充完成指令时,发出进入降压模式请求,当检测高压侧电压时,根据降压模式请求控制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启动降压模式;
完成降压模式后,通过整车控制器向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发送关机指令,控制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根据关机指令进入关机状态,直至休眠。
进一步地,所述整车网络唤醒后,通过整车控制器判断集成动力单元是否绝缘包括:
通过车载充电器发送上高压请求;
通过整车控制器接收上高压请求并发送电压信息获取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5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