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及其佩戴方法和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0429.0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8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祝钊;陈骋;孙晓东;白雪;朱明亮;祝启;邰伟卫;赫广杰;刘蓉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A62B18/02;A62B18/08;A62B2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易通专利事务所 21116 | 代理人: | 邢慧清;于丽丽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滤尘 送风 防尘 口罩 及其 佩戴 方法 测试 | ||
1.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呼吸面罩,覆盖在使用者口鼻部,且呼吸面罩与使用者口鼻部之间形成呼吸交换空间,呼吸面罩上具有呼气阀;
头部系带,连接在呼吸面罩上,头部系带通过固定在使用者头部及肩颈部的方式辅助呼吸面罩覆盖在使用者口鼻部;
主机,主机的主体为管状结构,主机内置微型风机;
过滤器,其连接在主机主体管状结构的一端部,所述主机和过滤器组成主体为管状的装配体;
所述装配体连接呼吸面罩使呼吸交换空间与装配体主体管内相连通,且呼吸面罩和装配体形成包围状结构,且装配体搭置在使用者肩颈部,外部空气由所述微型风机驱动通过过滤器进入主机,并最终输送向呼吸交换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波纹软管、内丝螺母和控制器,波纹软管套装在微型风机外,所述内丝螺母通过内螺纹安装在波纹软管两端,所述控制器第一端和所述过滤器第一端分别通过内丝螺母连接在波纹管两端,所述控制器第二端和所述过滤器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呼吸面罩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器外壳、气道单元和快速旋转接头,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微型风机电性连接并用于控制微型风机,所述气道单元第一端通过内丝螺母与所述波纹软管端部连接,所述快速旋转接头安装在气道单元第二端,气道单元第二端通过快速旋转接头与所述呼吸面罩连接,所述控制器外壳外挂在气道单元外部,所述控制单元部分组件置于控制器外壳内,所述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检测主机内气体压力并控制所述微型风机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风机为变频风机,所述控制单元包括CPU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电源模块,所述气道单元具有覆盖其横截面的压力平衡膜,所述压力平衡膜上贴附压力传感器,以CPU控制模块为核心,CPU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人机交互模块、电源模块、微型风机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内部管路气体压力并将压力信号通过电缆传输给CPU控制模块,CPU控制模块通过分析压力信号进而给微型风机传输控制信号以调节送风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设置在控制器外壳上的按键板,所述按键板包括开机键、测试键、三个用于显示电源模块剩余电量的电量指示灯、滤芯指示灯和测试指示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的电路如下,接线端子J1的1、2引脚分别连接测试键SW2、开机键SW1,接线端子J1的3、4、5、6、7引脚分别连接发光二级管LED1、LED2、LED3、LED4、LED5,接线端子J1的8引脚接地;J1与J2在内部通过排线连接;
接线端子J2的1脚接地,J2的2脚串联电阻R6后接CUP控制模块40的LED5脚,J2的3脚串联电阻R8后接CUP控制模块的LED4脚,J2的4脚串联电阻R10后接CUP控制模块的LED3脚,J2的5脚串联电阻R11后接CUP控制模块的LED2脚,J2的6脚串联电阻R12后接CUP控制模块的LED1脚,J2的7脚串联电阻R14后接CUP控制模块的K1脚,J2的8脚串联电阻R15后接CUP控制模块的K2脚,J2的7脚串联电阻R3后连接电源VCC,J2的8脚串联电阻R4后连接电源VCC;
稳压管TS2的1引脚与CUP控制模块的LED2引脚连接,稳压管TS2的3引脚与CUP控制模块的LED3引脚连接,稳压管TS2的4引脚与CUP控制模块的LED5引脚连接,稳压管TS2的6引脚与CUP控制模块的LED4引脚连接;稳压管TS3的1引脚接电源,稳压管TS3的3引脚与CUP控制模块的LED1引脚连接,稳压管TS3的4引脚与CUP控制模块40的K2引脚连接,稳压管TS3的6引脚与CUP控制模块的K1引脚连接;稳压管TS2、TS3的2、5引脚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04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