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器机构、驱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0218.7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清康;许夜善;小菅启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43/20 | 分类号: | F16D43/20;F16H35/10;B25J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靖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机构 驱动力 传递 以及 机器人 | ||
提供离合器机构、驱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机器人,该离合器机构能够增大离合器部件的突部的容许负载。离合器机构(4)具有以能够沿轴线方向(X)相对移动的状态同轴地配置的第一离合器部件(11)和第二离合器部件(12)。第一离合器部件(11)具备在与第二离合器部件(12)对置的第一对置面(15)上沿径向延伸的突部(16),第二离合器部件(12)具备在与第一离合器部件(11)对置的第二对置面(25)上沿径向延伸的槽部(26)。第一对置面(15)和第二对置面(25)是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沿轴线方向(X)的同一方向倾斜的锥面。突部(16)以轴线方向(X)的高度尺寸(H1)恒定的方式沿第一对置面(15)延伸。槽部(26)以轴线方向(X)的深度尺寸(H2)恒定的方式沿第二对置面(25)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机构、驱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配置于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中途的离合器机构。该文献的离合器机构具备:输入盘,其以旋转自如并且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输出轴的外周部;输出盘,其固定于输出轴的外周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将输入盘向输出盘按压。在输入盘的输出盘侧的面以及输出盘的输入盘侧的面的各个面上,设置有相对于另一方的面重合并且能够沿轴向嵌合脱离的齿部。齿部通过沿周向交替地配设在径向上连续的凹部以及凸部而成。凹部和凸部分别以维持在相同高度的状态向径外侧方向延伸。输入盘的输出盘侧的面和输出盘的输入盘侧的面的各个面是与轴线垂直的面。因此,凹部和凸部分别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02464号
经由离合器机构传递的扭矩变大时,施加在设置于输入盘或输出盘的突部的负荷变大。因此,要求在离合器机构中提高施加在突部的容许负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设置于离合器部件的突部的容许负载的离合器机构。
本发明的离合器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以能够沿规定的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状态同轴地配置的第一离合器部件和第二离合器部件,所述第一离合器部件具备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部件对置的第一对置面上沿径向延伸的突部,所述第二离合器部件具备在与所述第一离合器部件对置的第二对置面上沿所述径向延伸的槽部,所述第一对置面和所述第二对置面是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沿所述轴线方向的同一方向倾斜的锥面,所述突部以所述轴线方向的高度恒定的方式沿所述第一对置面延伸,所述槽部以所述轴线方向的深度恒定的方式沿所述第二对置面延伸,通过所述突部与所述槽部的卡合,在所述第一离合器部件与所述第二离合器部件之间传递绕所述轴线的旋转,通过解除所述突部与所述槽部的卡合,解除所述旋转的传递。
在本发明中,第一离合器部件的第一对置面和第二离合器部件的第二对置面是彼此沿同一方向倾斜的锥面。而且,突部沿第一对置面倾斜,槽部沿第二对置面倾斜。因此,与突部和槽部沿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突部与槽部卡合的啮合距离。由此,能够使施加于突部的负荷分散,因此设置于第一离合器部件的突部的容许负载变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经由离合器机构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离合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离合器部件的剖视图。
图4是第二离合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第二离合器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基于离合器机构的驱动力的传递被解除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具备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机器人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02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