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汽车空调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23066.8 | 申请日: | 2020-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7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苏肖雅;胡云飞;咸苹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 地址: | 日本国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汽车 空调器 | ||
本发明涉及分体式汽车空调器,具有:位于车室内的前壳体,其中设有对流过的气流加热的热交换器;位于发动机舱或电机舱内的后壳体;及防火墙,前、后壳体之间通过防火墙开口相连;在空调器内部,按气流流向上游至下游依次配置有:进风口;位于后壳体的鼓风机;蒸发器,来自鼓风机的气流全部经过蒸发器;上、下混合风门,位于蒸发器下游侧;热交换器;及上、下侧出风口;在上、下混合风门之间具有第一板筋,将来自蒸发器的气流分为上、下侧气流,上、下混合风门控制气流选择性经过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下游侧设置第二板筋,将热交换器下游的气流导向上侧和/或下侧出风口。本发明能同时满足车室内的降噪需求以及发动机舱或电机舱内的空间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体式汽车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由发动机提供动力(包括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等)的汽车以及一部分纯电动车均采用整体式的水暖式空调器,其整个空调器置于驾驶舱内。在供暖模式下,冷却液流经发动机或水路用PTC加热器后被加热,一部分热水(加热后的冷却液)进入空调箱中的暖风芯体,鼓风机强迫冷空气与暖风芯体换热,被加热后的空气经送风通道进入车室内进行供暖。在制冷模式下,气流经蒸发器后温度降低,经风门调节将不再经过暖风芯体,直接进入车室内实现制冷。由于整个空调器都置于驾驶舱内,占用了较大的车室内空间,同时鼓风机等噪音部件置于车室内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为了节省车室内空间,在纯电动汽车中,已经出现了分体式空调器的设计。前壳体置于车室内,后壳体置于电机舱内,以达到节省车室内空间的目的。其中,内部冷凝器与PTC加热器设置于前壳体中,设置于车室内;内部蒸发器和鼓风机设置于后壳体中,设置于电机舱内。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通过防火墙的开口相连。
上述提及的电动汽车的分体式空调器的换热方式为空气对空气换热,供暖方式为单独电加热供暖或者是电加热与热泵共同供暖,其中热泵泛指既可以制热又可以制冷的汽车空调(制冷剂)系统。而传统燃油车的供暖方式为热水与空气换热。因此,上述用于电动汽车的分体式空调器无法直接应用于水暖式供暖的车辆平台。
此外,除了节省车室内空间之外,随着对车内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车室内降噪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以往的电动汽车的分体式空调器中,内部冷凝器和PTC加热器一同置于前壳体的空腔内,放置于车室内。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制冷剂在进入内部冷凝器时会产生制冷剂通过音,是车室内的噪音来源之一。此外,内部冷凝器置于车室内部会造成连接管路过长,同时影响防火墙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汽车空调器,在空气式供暖和水暖式供暖两种车辆平台上都可以达到节省车室内空间的作用。同时能够满足车室内的降噪需求。
为此,本发明的分体式汽车空调器具有:前壳体,其位于汽车的车室内,所述前壳体中设有能对流过的气流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后壳体,其位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舱或电机舱内;以及防火墙,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之间通过所述防火墙的开口相连;在所述分体式空调器的内部,按气流的流向的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配置有:进风口;鼓风机,其位于所述后壳体,并且用于抽吸气体;蒸发器,其用于冷却气体,并且来自所述鼓风机的气流全部经过所述蒸发器;上、下混合风门,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侧并且上下排列;所述热交换器;以及上侧出风口和下侧出风口;在所述上、下混合风门之间具有第一板筋,所述第一板筋将来自所述蒸发器的气流分为上侧气流和下侧气流,所述上、下混合风门分别对由所述第一板筋分成的上、下侧气流进行引导以控制气流选择性地经过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侧设置第二板筋,所述第二板筋将所述热交换器下游的气流导向所述上侧出风口和/或下侧出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3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