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峰值功率测试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11428.1 | 申请日: | 2020-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7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吕彬彬;张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赵兴华 |
| 地址: | 202157 上海市崇明区堡镇堡镇南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峰值 功率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峰值功率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利用预设工况对静置预设时间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在锂离子电池的SOC处于任一目标值时,获取基于BMS上传的峰值功率执行峰值功率充放电测试分别得到的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和基于峰值验证功率执行峰值功率充放电验证分别得到第三差值和第四差值;计算每一目标值下的第一比较值和第二比较值;确定第一比较值和第二比较值均处于预设范围,将在目标值下执行峰值功率放电和峰值功率充电的峰值功率作为目标峰值功率。在本发明中,通过BMS上传的峰值功率执行峰值功率充放电测试,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目标峰值功率,能够减少锂离子电池峰值功率测试时间,且能够提高峰值功率估算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峰值功率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池作为储能设备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以及工业设备等。由于电池的不合理使用,比如:频繁地对电池的功率过充和过放,使得电池的使用寿命受损,从而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动力性、舒适性以及经济性。因此如何合理使用电池是电动汽车研发的重要问题。
电池的功率通常通过峰值功率来衡量,目前,在对电池峰值功率进行估算的过程中,通过恒流条件调整电池电荷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值,在长时间静止去极化后,再通过不断改变恒功率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使得电池的充电或放电的电压反复逼近截止电压,从而确定该恒功率为峰值功率。使用上述方式测试时间长,且由于上述对电池峰值功率进行估计的过程是在电池静态条件下进行的,而电池的实际使用是动态的,因此,电池峰值功率估算精度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峰值功率测试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试时间长,且电池峰值功率估算精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峰值功率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预设工况对静置预设时间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使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处于预设目标,所述预设目标至少包括两个目标值;
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处于任一目标值的情况下,获取基于电池管理系统BMS上传的峰值功率执行峰值功率放电和充电测试分别得到的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以及基于峰值验证功率执行峰值功率放电和充电验证分别得到第三差值和第四差值;
比较每一所述目标值下的所述第一差值和第三差值,得到第一比较值,以及比较每一所述目标值下的所述第二差值和第四差值,得到第二比较值;
确定所述第一比较值和第二比较值均处于预设范围内,将在所述目标值下执行峰值功率放电和峰值功率充电的峰值功率作为目标峰值功率;
其中,所述峰值验证功率包括所述BMS上传的峰值功率所对应的上浮预设比例的峰值功率和下调预设比例的峰值功率。
可选的,所述获取基于电池管理系统BMS上传的峰值功率执行峰值功率放电和充电测试分别得到的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以及基于峰值验证功率执行峰值功率放电和充电验证分别得到第三差值和第四差值,包括:
利用所述BMS上传的第一峰值功率集合中的峰值功率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执行峰值功率放电,得到所述目标值下放电结束电压与下限截止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
利用所述第一峰值功率集合中的峰值功率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执行峰值功率充电,得到所述目标值下充电结束电压与上限截止电压之间的第二差值;
利用第二峰值功率集合中的峰值验证功率对所述锂离子电池分别执行峰值功率放电,得到所述目标值下放电结束电压与下限截止电压之间的第三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1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