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钢的轧制工艺及模具钢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8927.5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2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黄远坚;李成良;杨太阳;高旭辉;兰燕珍;吴世庆;张唤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B21B37/74;B21B37/7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钢 轧制 工艺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具钢的轧制工艺及模具钢,属于轧钢技术领域。轧制工艺包括对模具钢依次轧制、轧后冷却及堆冷。轧制中最初四个道次平均压下率≥12%;最后三个道次时模具钢开轧温度为,目标厚度≤40mm的950‑990℃、>40且≤60mm的940‑980℃、>60mm的930‑970℃。轧后冷却对模具钢目标厚度≤60mm的空冷、>60mm的水冷,水冷终冷温度800‑860℃。模具钢由轧制工艺制得,厚度20mm‑90mm的模具钢轧态硬度40‑60HRC,厚度相同同种模具钢轧态硬度波动≤3HRC,厚度20mm‑90mm同种模具钢轧态硬度极差≤7HRC。同批次模具钢轧态硬度波动范围小,仅回火处理即可交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钢的轧制工艺及模具钢。
背景技术
合金模具板交付前都要进行预硬化热处理,使钢板的硬度符合交付要求。传统热轧工艺生产的钢板,因同一批钢板的轧态硬度波动大,预硬化处理时要采取“正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首先要进行正火将同一批钢板的硬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回火处理。而且在正火工序中,会引起钢板的表面氧化,会加重使用时表面铣削加工厚度而降低材料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钢的轧制工艺及模具钢,制得的模具钢具有较高的轧态硬度,且同一批次的轧态硬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波动范围,使模具钢不经正火处理、直接回火处理即可进行交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钢的轧制工艺,包括对模具钢依次进行轧制处理、轧后冷却处理以及堆冷处理,其中,
在轧制处理步骤中:最初四个道次的平均压下率≥12%;最后三个道次时,目标厚度≤40mm的模具钢的开轧温度为950-990℃,目标厚度>40且≤60mm的模具钢的开轧温度为940-980℃,目标厚度>60mm的模具钢的开轧温度为930-970℃;
在轧后冷却处理步骤中:对目标厚度≤60mm的模具钢采用空冷处理;对目标厚度>60mm的模具钢采用水冷处理,水冷处理的终冷温度为800-860℃。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钢,由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钢的轧制工艺制得,厚度为20mm-90mm的模具钢的轧态硬度为40-60HRC,在同一种模具钢中,厚度相同的模具钢的轧态硬度波动≤3HRC,厚度为20mm-90mm的模具钢之间的轧态硬度的极差≤7HRC。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钢的轧制工艺及模具钢,有益效果包括:前四个道次采用大压下率的轧制,使模具钢芯部得到充分变形,可以保证模具钢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域轧制后表面和芯部组织的均匀性,为后续轧制做准备条件。根据模具钢的目标厚度控制最后三个道次时的开轧温度,保证模具钢变形温度处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域,使模具钢内部形成形变带和有效位错,促进模具钢组织转变和晶粒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模具钢的硬度。根据模具钢的目标厚度控制降温方式,一方面增加相变驱动力,使轧制后的模具钢尽快进入相变区,另一方面又能保证模具钢的板型控制,防止出现龟背、翘曲等缺陷。同时结合堆冷处理,使模具钢芯表温度均匀,起到自回火作用,一方面使模具钢内部组织性能更加均匀,另一方面使钢中的氢元素有效扩散,防止产生裂纹等缺陷。采用上述轧制工艺轧制得的模具钢的轧态晶粒和常规轧制的正火钢板相比更细,具有较高的轧态硬度,厚度为20mm-90mm的模具钢的轧态硬度能够达到40-60HRC;同时,在交付硬度要求相同的条件下,还可以减少Mn、Cr、Ni、Mo等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加入量,降低成本。同一批次的模具钢轧态硬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在同一种模具钢中,厚度相同的模具钢的轧态硬度波动能够达到≤3HRC,厚度为20mm-90mm的模具钢之间的轧态硬度的极差能够达到≤7HRC,使得模具钢不经正火处理、直接回火处理即可进行交付,节省了正火工序;同时,避免了正火引起的表面氧化,减少了使用时的表面铣削加工厚度,有效提高了材料在使用时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89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