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水性涂料的有机硅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6256.9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晗;高源;秦佃斌;乔义涛;李和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4 | 分类号: | B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性 涂料 有机硅 消泡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水性涂料的有机硅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异构醇醚封端烯丙基聚醚的合成;(2)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3)硅膏的制备;(4)消泡剂的制备。本发明使用对称结构的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在聚硅氧烷链端基上同时引入亲水的eo链段和疏水的po链段及异构大分子烷基醇醚基团,通过控制eo与po的比例可有效调节该聚合物的亲疏水性,实现较好的消泡性能。本发明的有机硅消泡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可有效消除水性涂料体系的泡沫,消泡抑泡性能优异且不易引起缩孔等弊病,同时具有很好的润湿性能,可节省水性涂料中润湿剂的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水性涂料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消泡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性助剂是水性涂料产品的一类重要组成材料,其在配方中的使用比例不高,但对提高和改善涂料和涂膜的性能却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涂料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泡沫的产生与气泡遗留的痕迹,形成美观的涂膜,必须在涂料中使用消泡剂,消泡剂还可以改善涂膜的光泽、耐久性以及涂料的流动性和颜料的分散性。
常见的水性消泡剂主要有三类:矿物油类,通常由载体、憎水颗粒、乳化剂等所组成。聚醚类消泡剂,如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共聚物。有机硅类消泡剂,通常由聚硅氧烷、白炭黑、乳化剂等组成。有机硅类消泡剂消泡活性高消泡作用较好,但常常带来缩孔等弊病。但通常的消泡剂仅可以消除掉体系中的泡沫,不具备润湿的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水性涂料的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步骤如下:
(1)异构醇醚封端烯丙基聚醚的合成:A.异构长链烷醇、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中通氮气置换,抽真空加热脱水(优选抽真空加热脱水温度为80~120℃、加热时间为0.5~5h),冷却至室温吸入环氧丙烷,搅拌升温反应(优选升温搅拌反应温度为60~100℃,反应时间为0.5~10h),待环氧丙烷反应结束后,降至适当温度(例如至温度10~35℃)后抽真空吸入环氧乙烷,再次升温搅拌反应(升温搅拌反应温度优选为60~100℃,反应时间为0.5~10h),即制得异构醇聚醚;B.将醇盐化试剂加入到釜内,升温反应(优选反应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0.5~10h)脱除反应产生的气体,降温后向釜内滴加烯丙基氯后继续反应(优选反应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0.5~10h),加入中和剂和吸附剂即制得异构醇醚封端烯丙基聚醚(分子量为1000~20000g/mol);
(2)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将双端含氢硅油、步骤(1)制得的异构醇醚封端烯丙基聚醚放入玻璃瓶内,减压(例如压力2~3mmHg)除水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催化剂反应至体系澄清透明;
(3)硅膏的制备:将白炭黑、二甲基硅油和步骤(2)制得的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硅油放入玻璃瓶内,其中白炭黑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2~10%,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硅油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2~95%,二甲基硅油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10~95%;或者将白炭黑和步骤(2)制得的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硅油放入玻璃瓶内,其中白炭黑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2~10%,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硅油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90~98%;加热搅拌至均相;
(4)消泡剂的制备:将步骤(3)制得的硅膏、二甲基硅油和步骤(2)制得的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硅油、聚醚(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端基脂肪醇改性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分子量500~2000g/mol)加入至容器(例如带冷却的钢杯)内,其中,步骤(4)中所述的硅膏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1~30%,步骤(4)中所述的二甲基硅油为体系总质量的1~30%,步骤(4)中所述的端基异构醇醚封端聚醚改性硅油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1~30%,聚醚总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3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62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识别芯片、接口、传输线、充电器、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