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轮对连接机构的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1229.2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常君;周宇航;马飞;胡波;胡洪涛;曹晓宁;冯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10 | 分类号: | G01M17/1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轮对 连接 机构 试验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主动轮对连接机构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方法基于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而实现,所述试验方法包括:
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轨之间的轮轨接触模型;
根据所述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轨之间的轮轨接触模型,仿真得到第一时刻理论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
根据所述的第一时刻理论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控制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液压作动器动作;
采集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液压作动器的动作行程信号;
根据所述的液压作动器的动作行程信号,仿真得到第一时刻实际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
根据所述的第一时刻实际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调整下一时刻理论上的控制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液压作动器动作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获取下一时刻实际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直至遍历所有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轨之间的轮轨接触模型之前,还包括:
依据试验要求,应用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加载机构对轴箱施加轴重,并调整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一系定位弹簧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轨之间的轮轨接触模型,包括:
依据试验要求和实物,设置列车参数和轨道参数,根据所设置的列车参数和轨道参数,通过仿真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轨之间的轮轨接触模型;
所述列车参数包括:车体参数、主动轮对连接机构参数;
所述轨道参数包括:直线轨道参数、缓和曲线轨道参数以及圆曲线轨道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得到第一时刻理论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轨之间的轮轨接触模型,依据试验要求,设置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以及加速度-时间曲线;
根据所述的列车在轨道运行时的速度以及加速度-时间曲线,仿真确定第一时刻理论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
所述列车行驶参数信号包括:车体摇头角信号、车体摇头角速度信号、车体摇头角加速度信号、车体速度信号、车体横摆加速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液压作动器动作,包括:
根据所述的第一时刻理论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计算列车所在轨道的曲线半径;
根据所述的列车所在轨道的曲线半径,计算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液压作动器需要动作的行程;
根据所述的液压作动器需要动作的行程,控制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液压作动器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得到第一时刻实际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的液压作动器的动作行程信号,仿真计算得到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中的轮对转动角度;
根据所述的轮对转动角度,仿真得到第一时刻实际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
7.一种主动轮对连接机构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真装置,控制装置,采集装置以及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
所述仿真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采集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相连,所述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与所述采集装置相连接;
所述主动轮对连接机构试验台包括:转向架和液压作动器,所述液压作动器安装于转向架的轮对两侧,通过油道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仿真装置用于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建立轮轨之间的轮轨接触模型,并通过仿真得到不同时刻理论上列车行驶参数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接收不同时刻理论上的列车行驶参数信号,控制液压作动器动作;
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液压作动器动作行程信号;
所述仿真装置接收动作行程信号,通过仿真得到不同时刻实际上列车行驶参数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12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走机构、机器人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基于超表面加载的高增益双圆极化天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