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向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76827.1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6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高琼濬;朱炯暾;李相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POSCO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46 | 分类号: | C21D9/46;C21D8/12;C22C38/34;C22C38/06;C22C38/04;C22C38/00;C21D1/74;H01F1/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刘翠娥;刘成春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向 电工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对板坯进行热轧以制造热轧板的步骤;对热轧板进行冷轧以制造冷轧板的步骤;对冷轧板进行一次再结晶退火的步骤;以及对完成一次再结晶退火的冷轧板进行二次再结晶退火步骤,一次再结晶退火步骤包含前段工序和后段工序,相对于一次再结晶退火步骤中的渗氮气体总加入量(B)的前段工序中的渗氮气体加入量(A)满足下述式1。[式1]0.05≤[A]/[B]≤[t]在式1中,渗氮气体加入量的单位是Nm3/hr,[t]表示冷轧板厚度(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取向电工钢板及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通过控制小粒径晶粒数量与大粒径晶粒数量之比来提高磁特性的取向电工钢板及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取向电工钢板用作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静止设备的铁芯材料。取向电工钢板最终产品具有晶粒取向沿着(110)[001]方向(或{110}001方向)排列的织构,从而在轧制方向上具有极其优异的磁性能。因此,可用作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的铁芯材料。为了减少能量损耗,要求具有低铁损,而为了发电设备的小型化,要求具有高磁通密度。
取向电工钢板的铁损分为磁滞损耗、涡流损耗,为了减少涡流损耗,需要努力增加固有电阻率以及减少产品板厚等。取向电工钢板是减少产品板厚的方向上很难轧制的产品,虽然存在取向电工钢板需要轧制成超薄钢板的困难,但制造最高规格超薄钢板产品的最大困难以及要克服的问题是保持极强的取向电工钢板二次再结晶组织高斯取向的聚集度。
考虑到制造超薄钢板产品时的轧制问题,在采用低温加热法和经由一次钢冷轧工序制造取向电工钢板时,通常最佳的压下率为90%左右。据此,为了制造0.20mm以下的超薄钢板产品,需要热轧成热轧板厚度为2.0mmt以下,以确保90%的冷轧率。热轧厚度越薄,越需要高压下率,由于保持热轧温度、边缘结疤(edge scab)等热轧板的边缘部或卷材的头部、尾部的形状等,生产性会下降。
更重要的问题是随着产品变薄,在二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特别是在出现高斯取向的二次再结晶的区段,由于析出物从表面流失加快,难以强力保持高斯取向聚集度。这会直接关系到产品磁特性,进而造成超薄钢板产品中难以确保最佳磁特性的问题,本发明需要克服这些问题。
作为用于克服析出物流失的方法,曾经提出通过二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提高氮气的分数来防止析出物流失的方法,但是存在导致产品钢板表面产生氮出口等缺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提出采用同步脱碳渗氮方法的非常经济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中明确指出,当采用同步脱碳渗氮方法制造脱碳板时,表面晶粒粒径和中心层晶粒粒径存在差异,并且提出需要将该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
另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提出通过包含Sb、P、Sn等偏析元素大幅改善磁性的技术。通过进一步加入偏析元素,将偏析元素用作制造超薄钢板产品时补偿析出物流失的辅助抑制剂,但是过量加入时,难以实现超薄轧制,而且偏析元素过量加入时,氧化层变得不均匀且薄,进而基底涂层特性变差,具有进一步导致析出物流失的副作用,无法稳定地确保磁性。
另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提出制造超薄钢板产品时一次再结晶退火工序中调节前段部的氧化能力和氮化处理的方法。但是,在制造超薄钢板产品时,存在析出物流失影响变得非常敏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取向电工钢板及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小粒径晶粒数量与大粒径晶粒数量之比来提高磁特性的取向电工钢板及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OSCO公司,未经POSCO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6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摩托车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