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操作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的方法和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73320.0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9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K·赖宁鲁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采埃孚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6 | 分类号: | F16D48/06;B60W30/1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潘小军;王伟达 |
地址: | 德国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操作 车辆 动力 传动 方法 控制 装置 | ||
一种用于操作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的方法,即用于使车辆脱困摇荡的方法,其中动力传动系具有驱动组件(1)、从动装置(3)和变速器(2),其中驱动侧的轴(7)藉由离合器(4)与驱动组件处于连接,并且从动侧的轴(8)藉由离合器与从动装置处于连接。当激活脱困摇荡操作模式时,取决于加速踏板(9)的驾驶侧的致动并且取决于从动装置(3)的转速来操控离合器(4),其方式为当在致动加速踏板(9)之后松开加速踏板的致动时,首先以第一断开变化率断开离合器(4)。随后取决于计算的时间点终止以第一断开变化率断开离合器(4)并且以更小的第二断开变化率来断开离合器,在计算的时间点时由驱动组件(1)作用于离合器的力矩与由从动装置(3)作用于离合器的力矩在数值上相对应。随后,当从动装置(3)的转速的变化率值大于极限值时,开始以第一闭合变化率闭合离合器。随后,当从动装置的转速的变化率值小于极限值时,终止以第一闭合变化率闭合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车轮打滑地陷在坑状的凹坑中,导致由于地面摩擦不足或由于下陷的地面而不再能从坑状的凹坑中直接起动,此时车辆通常可以通过所谓的脱困摇荡(Freischaukeln)从这种情况中解脱出来。不借助外部辅助地离开坑的可能性在于,通过周期性的向前行驶和向后行驶使车辆摇荡。
在具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中,可以在驾驶员侧选择自动的脱困摇荡模式。脱困摇荡过程随后自动地进行,即取决于加速踏板的驾驶员侧的致动来自动地操控连接在驱动侧的轴与从动侧的轴之间的离合器。
从DE 10 2014 207 082 A1已知一种用于使车辆脱困摇荡的方法。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脱困摇荡模式(其中取决于加速踏板的驾驶员侧的致动来自动地操控连接在驱动侧的轴与从动侧的轴之间的离合器)可能导致动力传动系中的对接碰撞由此使得脱困摇荡变得不舒适。这是有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操作动力传动系的一种方法和一种控制装置,利用该方法和该控制装置可以更舒适地进行脱困摇荡。
这个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操作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的方法,即用于使所述车辆脱困摇荡的方法来实现,其中动力传动系具有驱动组件、从动装置和变速器,变速器在动力传动系中布置在驱动组件与从动装置之间,其中驱动侧的轴藉由可控制的离合器与驱动组件处于连接,并且从动侧的轴藉由可控制的离合器与从动装置处于连接,其中当激活用于使动力传动系脱困摇荡的脱困摇荡操作模式时,取决于加速踏板的驾驶侧的致动来自动地操控离合器以使车辆脱困摇荡。
根据本发明,取决于所述加速踏板的驾驶侧的致动并且取决于所述从动装置的转速来自动地操控所述离合器以使所述车辆脱困摇荡,其方式为当在致动所述加速踏板之后松开所述加速踏板的致动时,首先以限定的第一断开变化率(Gradient)断开所述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随后取决于计算的时间点终止以所述限定的第一断开变化率断开所述离合器并且以限定的更小的第二断开变化率来断开所述离合器,在所述时间点时由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离合器的力矩与由所述从动装置作用于所述离合器的力矩在数值上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当所述从动装置的转速的变化率值大于极限值时,开始以限定的第一闭合变化率闭合所述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随后,当所述从动装置的转速的变化率值小于极限值时,终止以所述限定的第一闭合变化率闭合所述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避免动力传动系中的对接碰撞的情况下允许车辆的舒适的脱困摇荡。
根据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当终止以所述限定的第一闭合变化率闭合所述离合器时,保持所述离合器的闭合位置恒定,直至建立所述加速踏板的重新致动为止。由此可以实现车辆的舒适的并且高效的脱困摇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采埃孚股份公司,未经采埃孚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3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