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体周边监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72655.0 | 申请日: | 201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9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本田宪市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山科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B37/00 | 分类号: | G03B37/00;G03B15/00;G03B17/17;H04N5/225;H04N5/232;B60R1/00;G02B13/06;G02B13/18;G02B17/08;G03B30/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杜雨;苏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周边 监视 装置 | ||
具备全景摄像透镜(12),该全景摄像透镜(12)由光透过性的原材料形成,以绕着透镜中心的光轴呈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具有侧方的光能够从与光轴正交的360°全周入射的光入射面(14)。具备全景摄像装置(10),该全景摄像装置(10)具有摄像元件(24)和中继透镜(22),该摄像元件(24)捕捉向全景摄像透镜(12)入射而形成的图像(36),该中继透镜(22)配置于全景摄像透镜(12)与摄像元件(24)之间,使入射到全景摄像透镜(12)的光在摄像元件(24)上成像。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而能够对移动体的周围的较大的范围进行监视的移动体周边监视装置,具备反射镜(28),该反射镜(28)配置于全景摄像装置(10)的360°的视野的一方向,将来自光轴方向周边的光向全景摄像透镜(12)的光入射面(14)的一部分引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广角的摄像透镜来同时对更大范围的视野方向进行拍摄的车辆等的移动体周边监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进行360°的全景拍摄的光学系统,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存在能够一次对透镜的周围360°的视野进行拍摄的全景摄像透镜。该全景摄像透镜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光学玻璃等光透过性的原材料以绕着透镜的中心即光轴呈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全景摄像透镜具备光从360°全周入射的环状的光入射面、以与该光入射面相邻并大致相向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并将光向透镜内反射的第一反射面、设于光入射面的环内的中央部并将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向第一反射面的环的内侧部分反射的第二反射面。在第一反射面的环的内侧部分即环内中央部,在与第二反射面相向的位置形成有使来自第二反射面的光透过的光出射面。
环状的光入射面形成为凸透镜状,与光入射面相向的第一反射面形成为向侧方鼓出的凸面状,第一反射面的透镜的内表面成为朝向第二反射面的方向的环状的凹面镜的反射面。位于光入射面的中心侧处的第二反射面形成为凹面状,透镜的内表面成为凸面镜的反射面。另外,光出射面适当根据用途而形成为凹面、凸面或平面状。
使用了该全景摄像透镜的全景摄像装置由全景摄像透镜单元和相机构成,该全景摄像透镜单元由在光轴上设置的成像用的中继透镜、透镜支架及未图示的壳体等构成,该全景摄像透镜单元安装于上述相机。并且,通过全景摄像透镜捕捉的360°的全景风景在摄像装置内的摄像元件中成像为环状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并在各种监视装置中映出。图像是环状且极坐标系的图像,因此最终通过未图示的计算机等的图像处理装置来向直角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作为展开全景图像来显示。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各种车辆的运行的安全,提出了各种具备相机的车辆周边监视装置,该相机安装于车辆并对车辆的周边进行监视。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在车辆的周围配置许多相机,将司机的目视确认方向的相机图像显示于显示器,消除车辆周边的死角。
另外,如专利文献3、4、5中公开的那样,还提出了设有棱镜和多个反射镜的车辆周边监视装置,该棱镜或多个镜子配置于相机透镜的前方,对视野方向进行分割而将不同的方向的图像导向相机。由此,使由一个相机拍摄的视野方向增加,能够更大范围地进行车辆周边的监视,减少车辆的周围的死角。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71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36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0447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8455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5930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全景摄像装置具有360°的视野,不过是无法捕捉透镜的中心即光轴方向上的远方图像的光学系统,通常使光轴朝向铅垂方向并作为对水平方向的360°进行监视的装置来使用。因此,无法用于对车辆的侧方、下方和后方进行监视的监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山科学株式会社,未经立山科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26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