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69426.3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5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J·费尔方格;P·克特拉斯基;G·萨克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邱大元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前车结构的机动车,所述前车结构在前车结构的两侧上分别具有一个车轮罩支承结构,在该车轮罩支承结构中相应的支架从A柱经由减振支柱接纳部延伸直至发动机支架。在相应的车轮罩支承结构的下方构造有发动机支架。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机动车,在该机动车中提高了前车结构的刚度。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各个前支撑架在竖直平面中以圆弧从相应的减振支柱接纳部向下延伸到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各个前支撑架在水平平面内以圆弧从相应的减振支柱接纳部从外向内朝向对称纵轴线的方向以角度β延伸到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并且各个前支撑架以其相应的前端部固定在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由DE10249115A1已知一种机动车,在该机动车中构造有两个彼此平行延伸的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发动机支架。前车结构包括支架,该支架从A柱或车身前柱延伸经过减振支柱接纳部并且最后以锐角、即以小于90°的角度在发动机支架处结束并且固定在发动机支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机动车,在该机动车中提高了前车结构的刚度。
所述任务通过如下所述的特征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设置有前车结构,该前车结构在两侧上分别具有一个车轮罩支承结构。各个车轮罩支承结构分别与一个发动机支架连接。各个车轮罩支承结构分别设置在一个相应的车身前柱上。各个车轮罩支承结构分别具有一个前支撑架、一个减振支柱接纳部、一个倾斜向下延伸的后下支撑架和一个后上支撑架。各个倾斜向下延伸的后下支撑架和各个后上支撑架分别固定在车身前柱上。各个前支撑架在竖直平面中以圆弧从相应的减振支柱接纳部向下延伸到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各个前支撑架在水平平面内以圆弧从相应的减振支柱接纳部从外向内朝向对称纵轴线的方向以角度β延伸到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并且各个前支撑架以其相应的前端部固定在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并且在各个前支撑架的相应的前端部的相应的固定位置的下方,在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设置有轴承,并且在所述相应的轴承上固定有前轴支架。
有利地,各个前支撑架在竖直平面中以圆弧从相应的减振支柱接纳部向下延伸到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各个前支撑架有利地在水平平面内以圆弧从相应的减振支柱接纳部从外向内沿对称纵轴线的方向以角度β延伸到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各个前支撑架以其相应的前端部固定在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通过各个前支撑架在竖直平面和水平平面内的弧形走向实现连续的力流。所述角度β有利地为β=35±5°。
各个大致水平延伸的后面的上支撑架有利地在水平平面中以角度α从其前端部延伸直至其后端部,其中,相应的前端部设置成距所述对称纵轴线的距离比后端部距所述对称纵轴线的距离短,使得各个大致水平延伸的后面的上支撑架从内向外延伸。所述角度α有利地为α=5°±2°。
有利地,各个弧形的后支撑架在竖直平面中以预先确定的角度α从其设置在相应的减振支柱接纳部上的相应的前端部延伸直到其设置在侧向的纵梁上的后端部,其中,各个弧形的后支撑架的相应的前端部与对称纵轴线的距离比后端部与对称纵轴线的距离短,从而各个弧形的后支撑架从内向外延伸。
有利地,在各个车轮罩支承结构的相应的前支撑架的相应的前端部上,在大致水平的平面中分别构造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法兰并且在与其垂直的平面x-z中构造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法兰,这些法兰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发动机支架的与所述法兰相对置的表面上。通过前车结构的提高的刚度,可以改善行驶动力学。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前支撑架的相应的前端部的相应的固定位置的下方,在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设置有轴承。在相应的轴承上固定有前轴支架。
各个前支撑架的相应的后端部有利地固定在减振支柱接纳部上。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中间支撑架的相应的下端部与各个前支撑架的相应的前端部间隔开地固定在相应的发动机支架上。中间支撑架的相应的上端部固定在相应的减振支柱接纳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94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