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59413.8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5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M·格劳尔;J·科德斯;W·加斯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2/24 | 分类号: | B60R22/24;B62D25/04;B62D65/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陈浩然 |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车身 结构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带有车身柱(3),其由车辆内部的板材内部件(9)和由车辆外部的板材外部件(11)来构建,它们形成带有在车辆竖向(z)上伸延的在横截面中大致闭合的空心型材(13)的空心支架(12),其中,在所述车身柱(3)的板材内部件(9)处能够装配安全带系统(19)的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内部件(9)作为模块支架是与车辆车身(50)分离的预装配单元(VW)的组成部分,所述安全带系统(19)的功能元件和/或柱挡衬(17)预装配在所述预装配单元处,并且所述预装配单元(VW)在组装过程步骤(ZSB)中能够接合到所述板材外部件(11)的至少一个柱侧的连结部位(S)处,其中,所述柱侧的连结部位(S)是螺旋连接,在其中所述板材内部件(9)与所述板材外部件(11)旋拧,其中,所述板材外部件(11)具有在车辆横向(y)上车辆外部的型材底部(27),其在型材棱边(29)处向车辆内部过渡到前型材侧翼(31)中和到后型材侧翼(33)中,从其中向车辆前部和/或向车辆后部伸出有边缘法兰(35),并且所述板材内部件(9)具有车辆内部的型材底部(39),其在车辆纵向(x)上向车辆前部和向车辆后部延长有至少一个旋拧法兰(41)用于与所述板材外部件(11)旋拧,其中,为了实现所述螺旋连接,所述板材内部件(9)的旋拧法兰(41)和所述板材外部件(11)的型材侧翼中的一个以其螺旋孔(43)彼此相叠对准,并且螺栓(45)引导通过所述螺旋孔(43),并且/或者旋拧轴线大约在所述车辆纵向(x)上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柱(3)是B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过程技术上在所述组装过程步骤(ZSB)之前进行第一涂漆过程步骤(L1),在其中给所述车辆车身(50)涂漆,其中板材内部件(9)还未装配,并且进行与此分离的第二涂漆过程步骤(L2),在其中与所述车辆车身(50)分离地给所述板材内部件(9)涂漆,并且在所述第二涂漆过程步骤(L2)之后进行预装配过程步骤(V),在其中能够将所述功能元件和/或所述柱挡衬(17)在形成所述预装配单元(VW)的情况下预装配在所述板材内部件(9)处,并且接下来在所述组装过程步骤(ZSB)中将所述板材内部件(9)接合到所述车辆车身(50)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外部件(11)的边缘法兰(35)相对于所述板材内部件(9)无连结,并且/或者所述螺旋连接具有焊接在所述板材内部件(9)的旋拧法兰(41)处的焊接螺母(47),利用其能够旋拧所述螺栓(4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在侧面碰撞情况中的强化,所述车身柱(3)具有强化螺栓(49),所述板材外部件(11)的车辆后部的型材侧翼(33)和车辆前部的型材侧翼(31)借助于所述强化螺栓相互张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螺栓(49)是所述螺旋连接的组成部分,借助于所述螺旋连接,所述板材内部件(9)能够与所述板材外部件(11)旋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螺栓(49)以其纵轴线在车辆纵向(x)上延伸,并且在所述板材外部件(11)的前部的和后部的型材侧翼处构造有螺旋孔(51),所述强化螺栓(49)引导通过所述螺旋孔(51)且在外侧以螺母(53)张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材内部件的旋拧法兰(41)处构造有螺旋孔,所述强化螺栓(49)引导通过所述螺旋孔且在外侧以螺母(53)张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内部件(9)和所述板材外部件(11)具有定位辅助(P),并且借助于所述定位辅助(P)所述板材内部件(9)能够位置正确地预定位在旋拧位置(SP)中,在其中所述板材内部件(9)能够旋拧在所述板材外部件(11)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未经大众汽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941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