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59365.2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3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朴埈弘;金杰;安尚根;高孝仁;张承虎;洪枝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阳大学校产学协力团;韩国铁道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延美花;臧建明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110),包括:一对阻尼器主体(110),将轨道(101)的腹部部分(103)置于中间配置在两侧,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腹部部分相接触,至少一部分与连接于所述腹部部分的下部部分(105)相接触,多个无弹性碰撞球(120),被设置成在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阻尼器主体的至少2个通孔(111h,115h)中可相对所述腹部部分或所述下端部分移动以及一对壳体(130),分别从外部围绕所述一对阻尼器主体来防止所述阻尼器主体被露出于外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降低高频区到低频区的震动,从而可以降低滚动噪声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高铁移动时,从高铁产生的噪声成为主要的环境噪声问题。其中,滚动噪声是火车噪声的主要原因。滚动噪声是在铁路车辆移动过程中轨道和车轮震动时产生的噪声。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如上所述,正在开发各种阻尼器。
通常,当看轨道的截面时,具有腹部的厚度比上端部薄的形态。因此,当由于火车的移动载荷而对轨道加震时,上端部以腹部为准剧烈震动。
因此,以往,为了切断或减小铁路轨道的震动,主要使用了腹板阻尼器(Webdamper),这种设计可以加强轨道的腹部部分的厚度来增加轨道的刚性。若设置腹板阻尼器,则可以提高在轨道上产生的所有震动的频率,从而,可以减少震动的高频分量。
然而,虽然现有的腹板阻尼器在减少震动的高频分量方面有效,但是由于仅增加了腹部的厚度,因此减少轨道震动的低频存在限制。另外,由于腹板阻尼器的长度也随着轨道的长度而增加,因此,存在材料费用增加的问题。另外,由于腹板阻尼器的主要材料为橡胶,因此,若长时间暴露于外部环境,则存在耐久性降低、发生变形等的局限。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结构的轨道减震阻尼器,其不仅可以在所有频率上实现卓越的震动效果,而且,还可以最小化成本增加,并且,可以防止因外部环境而引起的变形。
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有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6-0020018号(发明名称:降低噪声及震动装置,公开日:2016年2月23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装置,所述装置通过降低高频区到低频区的震动,从而可以降低滚动噪声,并且,不是以与轨道相同的长度制造,而是可以单位制造,由于可以调整间隔,因此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限于上述所提及的问题,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说明将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其中,可包括:一对阻尼器主体,将轨道的腹部部分置于中间配置在两侧,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腹部部分相接触,至少一部分与连接于所述腹部部分的下部部分相接触;多个无弹性碰撞球,被设置成在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阻尼器主体的至少2个通孔中可相对所述腹部部分或所述下端部分移动;以及一对壳体,分别从外部围绕所述一对阻尼器主体来防止所述阻尼器主体被露出于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朝向所述腹部部分及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阻尼器主体的面具有对应于所述腹部部分及所述下端部分的外形的形状,所述阻尼器主体的上面、侧面以及前后方面可由所述壳体围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无弹性碰撞球以互相接触的状态长长地配置在所述至少2个通孔的每一个,所述至少2个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朝所述腹部部分开放,使得所述无弹性碰撞球可以接触所述腹部部分,所述至少2个通孔中的另一个第二通孔朝所述下端部分开放,使得所述无弹性碰撞球可以接触所述下端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具有与所述无弹性碰撞球的形状相对应的截面形状,并且,形成为大于所述无弹性碰撞球,使得可以使所述无弹性碰撞球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阳大学校产学协力团;韩国铁道技术研究院,未经汉阳大学校产学协力团;韩国铁道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93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