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逐行检查一维织物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7012.9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0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萨缪尔·科赫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斯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D03J1/00;D03J1/24;D03D49/00;D03D51/18;D03D51/20;D03D51/28;D03D51/34;G06T7/40;G06T7/41;G06T7/49;G06T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 31319 | 代理人: | 毛海燕 |
地址: | 以色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逐行 检查 织物 方法 系统 | ||
用于织机上织物检查的系统和方法包括:成像设备,其收集织机的编织区域的图像;帧采集器,其接收织口纬纱的图像并将压缩图像数据包发送至图像处理器。可以通过将代表沿着织口纬纱的经浮点和经沉点的特征序列的数字串与参考矩阵(900)中代表所需编织图案的所需经浮点和所需经沉点的对应行(901)进行比较来检测不规则情况。数字串可以是布尔值的序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织机上织物检查的系统和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逐行纬纱检查。
背景技术
编织是最流行的织物制造方式。它主要通过将两组正交纱线(经纱和纬纱)交织成规则和循环的图案来完成。编织涉及按顺序地重复开口、投梭和打纬的操作。所有这些过程通常由织机进行。开口是使经纱升高或降低以产生称为梭口的空间的过程,纬纱可以通过该空间。投梭是将纬纱插入穿过梭口,使它与经线相交的过程。打纬是将纬纱压靠在织口上的过程,在织口形成新编织物。
织物在编织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故障。编织物故障包括断纱、双纱、破洞、浮纱、污渍等。编织物的质量取决于在制造过程之后留在织物中的缺陷数量。在任何上述过程期间产生的缺陷决定了成品织物的质量。通常,根据工业标准检查成品织物的故障,并根据质量指数进行分级。例如,在织物检查的标准四分制中,为检测到的缺陷指定了扣分。扣分的多少还取决于缺陷的长度,其中对小于等于3英寸的缺陷扣1分,对3至6英寸之间的缺陷扣2分,对6至9英寸之间的缺陷扣3分,对9英寸以上缺陷扣4分。这批布的质量由每100码受检布的扣分数来描述,通常认为至多40分是可接受的缺陷率。除了上述四分制之外,其它标准指数,例如用于针织物的更复杂十分制或达拉斯制(Dallas System),也可用于测量布的质量。
通常,对成品织物进行手工检查。通过手工检查,通常受检查的样品尺寸至少为一卷成品织物的百分之十。未经检查的卷筒中的缺陷通常不会被检测到,直到布被出售。此外,尽管这种缺陷检查尽可能地标准化,但是应当注意,它们取决于检查员的主观评估。一个检查员可能认为是缺陷的,而另一个检查员可能认为是可接受的。因此,不同检查员对同一卷布的评估可能大不相同,不管它的实际质量如何。
技术的使用已经改进了织物制造的各个阶段期间的故障检测方式。图像捕获和图像分析的高效技术使得能够检查编织物。
举例来说,授予Gironi Pietro的名称为“用于在线读取和控制织机中的经纱的装置和方法(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line reading and control of warp threadsin a loom)”的国际专利公开号为WO2006117673的专利描述了一种读取和控制经纱的装置和方法,其使用一个设备来读取图像,并在获取的图像和一个或多个预定样本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工作周期中的缺陷,从而响应于所确定的缺陷立即中断织机的操作。
在另一个示例中,授予Wolf Markus和Ackermann Armin的名称为“用于织机的监视装置,织机以及用于监视的方法(Monitoring device for a weaving machine,weavingmachine,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的美国专利号为9,909,238的专利描述了一种包括照相机和纬纱打纬设备的监视设备。纬纱打纬设备包括一种沿纬纱打纬设备延伸的筘或板条。照相机固定在纬纱打纬设备上,并且包括以平行于纬纱打纬设备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排成一排的相邻传感器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斯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乌斯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7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