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构造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46928.4 | 申请日: | 201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4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相藤孝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08;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构造 构件 | ||
一种车辆用构造构件(1),其中,该车辆用构造构件具备:金属制的空心构件(10),其具备沿着构件长边方向配置有多个的具有缺口(13)的缺口形成部(12);以及多个加强构件(20),该多个加强构件与空心构件(10)接合并且分别覆盖各缺口形成部(12)的缺口(13),该多个加强构件(20)由FRP构成,在以空心构件(10)的垂直于构件长边方向的截面的重心(O)为原点的坐标轴中,在将截面惯性矩最小的主轴称为第1轴线(Asubgt;1/subgt;),将垂直于第1轴线(Asubgt;1/subgt;)的方向的轴线称为第2轴线(Asubgt;2/subgt;),并且将以第1轴线(Asubgt;1/subgt;)或第2轴线(Asubgt;2/subgt;)为分界而分割出的空心构件(10)的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称为第1区域(Rsubgt;1/subgt;),将另一个区域称为第2区域(Rsubgt;2/subgt;)时,在第1区域(Rsubgt;1/subgt;)具有缺口(13)的第1缺口形成部(12a)与在第2区域(Rsubgt;2/subgt;)具有缺口(13)的第2缺口形成部(12b)沿着空心构件(10)的构件长边方向交替地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构造构件。
本申请以在2018年7月20日于日本提出了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36977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近年,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要求改善汽车的燃油消耗。另一方面,要求维持或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正在推进高强度且轻量的车身构造的开发。针对作为车辆用构造构件且是形成车身的骨架的框架而言也是,为了维持以往的碰撞性能并且实现车身构造的轻量化,正在推进形成框架的钢板的高强度化和薄壁化。
另外,为了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要求提高也被称为“缓冲区域(crushablezone)”的车辆的前部和后部的能量吸收性能。例如,前部的缓冲区域主要由被称为前纵梁的部件和配置于其顶端的被称为冲撞盒的部件构成。在此,作为提高车辆的前部的能量吸收性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FRP(纤维增强树脂)应用于车身前部的冲撞盒(保险杠梁延伸部)的技术。另外,作为提高车辆的后部的能量吸收性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FRP应用于车身后部的冲撞盒(防撞梁)的技术。
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设于空心构件的内侧的主加强构件,例示出碳纤维。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将构成用作汽车的构造构件的冲击吸收构件的面构件设为片状纤维增强构件的层叠构造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在车辆用冲击吸收构件的金属板材设置多个加强肋的技术。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42211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112265号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7-159894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12-218503
专利文献5:日本国特许第4118263号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69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用于在方向盘上进行手检测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