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定位保持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45527.7 | 申请日: | 201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4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L·哈尔伯格;M·埃德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C17/00 | 分类号: | E05C17/00;B60J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易咏梅;李立行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定位 保持 | ||
一种用于将车门(2)定位在打开位置的车门定位保持器(1),其包括液压缸(10)和在回路(L)中液压连接至液压缸(10)的制动器(20),其中:液压缸(10)被配置为能够连接至车辆(3)的车门(2)以及底盘(4),当车门(2)在打开位置(O)和关闭位置(C)之间被移动时,推动回路(L)中的液压流体,制动器(20)包括液压连接至回路(L)的第一腔室(21)、液压连接至回路(L)的第二腔室(22)、以及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第三腔室(23),第三腔室(23)通过其在第一端(23a)液压连接至第一腔室(22)而被连接在回路(L)中,制动器(20)还包括球元件(24),其被配置为能够当液压流体静止时被定位在第三腔室(23)中,当液压流体在回路(L)中沿第一方向流动时,由液压流体使其移动向第一腔室(21),当液压流体在回路(L)中沿第二方向流动时,由液压流体使其移动向第二腔室(22),其中当球元件(24)位于第三腔室(23)中时回路中液压流体流动的流动阻力大于当球元件(24)被移动向第一腔室(21)或第二腔室(22)时的流动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开门后将门保持在打开位置的车门定位保持器。
背景技术
车门定位保持器通常包括非连续性的解决方案,导致车门具有大约三个不同的可能位置。
当停在其他汽车旁时,为了能够离开汽车,必须尽可能打开车门而不撞到旁边的汽车。如果门只有几个位置可以被卡入到位,那么通常情况下,汽车乘客要么在紧紧抓住车门的同时离开汽车,要么在车门打开程度远远小于所能达到的程度的情况下离开汽车,要么让车门撞到停在旁边的汽车。如果车门不受移动限制,车门会移动太多,并可能会撞到车门行进路线上的东西和车辆用户。
发明内容
发明人已经认识到,有必要使得车门尽可能打开而不撞到另一辆车或墙壁。此外,需要能够将门定位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任何中间位置。此外,还需要一种不依赖摩擦力的解决方案,由于这样的解决方案在无法以预期方式保持门的位置之前的使用寿命通常相对较短。
在本公开内容中,提出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一种用于将车门定位在打开位置的车门定位保持器,其包括液压缸和制动器,制动器在回路中液压连接至液压缸,其中:
-液压缸被配置为能够连接至车辆的车门和底盘,当车门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推动回路中的液压流体,
-制动器包括液压连接至该回路的第一腔室、液压连接至该回路的第二腔室以及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第三腔室,第三腔室通过其在第一端液压连接至第一腔室以及在第二端液压连接至第二腔室而被连接在该回路中,
-制动器还包括球元件,球元件被配置为能够
ο当液压流体静止时,被定位在第三腔室中,
ο当液压流体在该回路中沿第一方向流动时,由液压流体使其移动向第一腔室,以及
ο当液压流体在该回路中沿第二方向流动时,由液压流体使其移动向第二腔室,
其中,当球元件位于第三腔室中时,该回路中液压流体流动的流动阻力大于当球元件被移动向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时的流动阻力。
通过具有包括液压回路和液压制动器的车门定位保持器。当球元件位于第三腔室时,当门静止并开始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制动器在门上施加第一制动力,当球元件被移动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时,制动器在门上施加第二制动力,第二制动力小于当门移动时的第一制动力。车门定位系统能够以连续方式移动车门,并同时将车门保持在任何中间位置。流动阻力是指使得液压流体在该回路中流动所必须克服的阻力。
根据一个方面,当球元件被移动向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时,由制动器施加的回路中液压流体流动的流动阻力为零或基本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5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