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D-L1结合多肽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80044384.8 申请日: 2019-06-27
公开(公告)号: CN112351998B 公开(公告)日: 2022-07-22
发明(设计)人: 须涛;孙艳;齐浩;杜海菁;胡婷婷;杨艳玲;李芳芳;赵奇;秦颂兵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智核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6/28 分类号: C07K16/28;A61K39/395;C12N15/13;C12N15/63;C12N5/10;G01N33/577
代理公司: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代理人: 栾星明;王子楠
地址: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pd l1 结合 多肽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异性PD‑L1结合多肽及其用途,特别是在检测和/或诊断PD‑L1相关疾病例如癌症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异性PD-L1结合多肽及其用途,特别是在检测和/或诊断PD-L1相关疾病例如癌症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程序性死亡-1(PD-1)是CD28受体家族的成员,该家族包括CD28、CTLA-4、ICOS、PD-1和BTLA。该家族的最初成员CD28和ICOS通过添加单克隆抗体后增强T细胞增殖的功能而发现(Hutloff等(1999),Nature 397:263-266;Hansen等(1980),Immunogenics 10:247-260)。已经鉴定了PD-1的两种细胞表面糖蛋白配体,PD-L1和PD-L2,已经表明它们在与PD-1结合后下调T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Freeman等(2000),J Exp Med 192:1027-34;Latchman等(2001),Nat Immunol 2:261-8;Cater等(2002),Eur J Immunol 32:634-43;Ohigashi等(2005),Clin Cancer Res 11:2947-53)。PD-L1(B7-H1)和PD-L2(B7-DC)都是可与PD-1结合但是不与其他CD28家族成员结合的B7同源物(Blank等2004)。PD-L1的表达已经在几种鼠和人类癌症中发现,包括人肺癌、卵巢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和各种骨髓瘤(Iwai等(2002),PNAS 99:12293-7;Ohigashi等(2005),Clin Cancer Res 11:2947-53)。已有的结果显示,肿瘤细胞高表达的PD-L1通过增加T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患者中的PD-L1的表达可用于肿瘤的诊断,或者为肿瘤的抗-PD1或抗PD-L1免疫治疗提供临床诊断依据。然而,先前报道的针对PD-L1的抗体迄今并没有成功地用来有效地早期检测和/或诊断癌症。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已用于肿瘤的诊断。ECT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其提供了高分辨率的肿瘤成像并且可通过图像进行定量分析。

本领域需要能够用于检测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的诊断剂,特别是适合于ECT检测的基于PD-L1抗体的诊断剂。

发明概述

本发明将传统PET技术与抗体和类似分子结合起来,使用抗体来识别目标细胞,从而提供全身所有肿瘤的快照。本发明涉及使用PD-L1重链单域抗体(VHH)或衍生分子作为成像剂的工具,来识别感兴趣的细胞。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多肽,其特征在于能够特异性结合PD-L1且包含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包含:

CDR1,其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或相对于SEQ ID NO:5具有一或多个氨基酸残基取代、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

CDR2,其包含SEQ ID NO:6所示氨基酸序列或相对于SEQ ID NO:6具有一或多个氨基酸残基取代、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例如包含SEQ ID NO:13所示氨基酸序列,和

CDR3,其包含SEQ ID NO:7所示氨基酸序列或相对于SEQ ID NO:7具有一或多个氨基酸残基取代、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包含:

CDR1,其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智核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智核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4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