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近红外线吸收性膜以及固体摄像元件用图像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40594.X | 申请日: | 2019-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4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板本奈津美;大福幸司;水谷洋介;玉木继吾;堀江悠太郎;林健司;中原一成;野岛隆彦;福坂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5/22 | 分类号: | G02B5/22;C09K3/00;H01L27/1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吸收性 组合 以及 固体 摄像 元件 图像传感器 | ||
1.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其是含有近红外线吸收剂和溶剂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其中,
作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剂,包含下述(A)成分以及下述(B)成分中的至少一者,并且,
在下述(A)成分或下述(B)成分中,在相对于所述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总质量为0.001~0.1质量%的范围内包含具有下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A)成分:包含铜离子、具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以及具有以下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成分;
(B)成分:包含铜络合物的成分,所述铜络合物通过:具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具有以下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铜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得到,
式(I)
O=P-(OH)3
[化合物1]
通式(1)
通式(2)
上述通式(1)中,R表示选自下述通式(A)~(H)以及(J)中的至少一个基团,n为1或2,当n为1时,R任选相同或不同;
上述通式(2)中,R’表示碳原子数在1~18范围内的烷基、芳基、芳烷基、烯基,其总碳原子数在1~36范围内,n’为1或2,n’为1时,R’任选相同或不同,
[化合物2]
通式(A)
通式(B)
通式(C)
通式(D)
通式(E)
通式(F)
通式(G)
通式(H)
通式(J)
上述通式(A)~(H)以及(J)中,R11~R19分别表示碳原子数在1~20范围内的烷基、碳原子数在6~20范围内的芳基或芳烷基,其中,与构成芳香环的碳原子键合的氢原子中的至少一个任选被碳原子数在1~6范围内的烷基或卤素取代;R21~R30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在1~4范围内的烷基;R31和R32分别表示碳原子数在1~6范围内的亚烷基;R41表示碳原子数在1~10范围内的亚烷基;R51和R52分别表示碳原子数在1~20范围内的烷基;R53和R54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在1~4范围内的烷基,并且R53和R54中的一者必须为氢原子,但两者不同时为氢原子;m表示1~12的整数,k表示0~5的整数,p表示1~10的整数,r表示1~10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其固体成分浓度在5~50质量%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其中,
把850nm波长下的透射率设为1.0%时,450~550nm的波长区域中的平均透射率为70%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其含有在650~100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近红外线吸收调节剂。
5.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性膜,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
6.一种固体摄像元件用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05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拾取工具的光学形成
- 下一篇:一种上行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