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转印层的转印片和带有电极催化剂层的片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36413.6 | 申请日: | 2019-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黑木裕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5/32;B32B7/06;H01M4/88;H01M8/1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印层 转印片 带有 电极 催化剂 | ||
本申请的转印片是用于转印层的转印片,其具备基材层以及与基材层接合且夹持基材层的一对氟树脂多孔层,至少一个氟树脂多孔层具有1.8N/20mm以上的内聚力。根据本申请的转印片,即使在热转印温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实施要转印的层(转印层)的热转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转印层的转印片,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在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元件所具备的电极催化剂层的担载和转印中使用的转印片。此外,本发明涉及带有电极催化剂层的片。
背景技术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中,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使用膜电极接合体(MEA)。MEA通常具备电解质膜和电极催化剂层。更具体而言,燃料极用和空气极用的一对电极催化剂层分别层叠于电解质膜的各主面。还采用在电极催化剂层的表面进一步形成有扩散层的MEA的构成。
将电极催化剂层层叠于电解质膜的方法之一包括转印法。转印法中,准备在表面担载有电极催化剂层的片,将该片作为转印片,将电极催化剂层热转印至电解质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将带状的电解质膜与担载有电极催化剂层的带状的片层叠而制成层叠体,使其在已加热的一对热转印辊之间通过后,剥离片而将电极催化剂层连续地热转印至电解质膜。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将形成在基材上的电极催化剂层通过热压而接合至高分子电解质膜后,剥离基材而将电极催化剂层热转印至电解质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3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73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随着燃料电池的小型化而逐渐推进电极催化剂层的薄层化。经薄层化的电极催化剂层中,与以往相比愈加要求提高MEA的面内方向的均质性。对于经薄层化的电极催化剂层而言,在转印至电解质膜的状态下的均质性对燃料电池的发电特性造成的影响大。此外,设想为了将经薄层化的电极催化剂层可靠地转印至电解质膜而提高热转印温度。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随着热转印温度的上升,转印后的电极催化剂层容易发生变形、龟裂、脱落等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热转印温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实施要转印的层的热转印的转印片。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片,
其是用于转印层的转印片,
其具备基材层、以及与前述基材层接合且夹持前述基材层的一对氟树脂多孔层,
至少一个前述氟树脂多孔层具有1.8N/20mm以上的内聚力。
从另一侧面出发,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电极催化剂层的片,
其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转印片和电极催化剂层,
前述电极催化剂层配置在前述至少一个氟树脂多孔层上。
本发明的转印片中,利用氟树脂多孔层来构成转印层的担载面。构成氟树脂多孔层的氟树脂具有高的脱模性。此外,由于是多孔层,因此,与非多孔层相比能够降低担载面与转印层的接触面积。因此,本发明的转印片可确保热转印时的转印层的高脱模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6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英管形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槽罐装置和料位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