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电动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26024.5 | 申请日: | 2019-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9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冈部贞隆;中林俊一;长谷川润子;佐藤央;西田翔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J43/16 | 分类号: | B62J43/16;B62J43/20;B62J45/00;B62J5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电动 车辆 | ||
1.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其在转向把手(2)与座椅(23)之间具有供乘员脚踏的低底板(25),并且通过马达(M)驱动后轮(WR),所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
向所述马达(M)供给电力的高压电池(B1)配设在所述座椅(23)的下方,
在所述高压电池(B1)的车体后方侧且比所述后轮(WR)的车轴(S)靠车体前方的位置,配设有高压电装部件(60),
在所述座椅(23)的下方配设有收纳所述高压电池(B1)的电池箱(50),
在所述电池箱(50)的下方配设有使所述高压电池(B1)的供给电流降压的降压调节器(80),
在所述电池箱(50)上设有沿车宽方向并排收纳两个所述高压电池(B1)的收纳部(54),
与所述高压电池(B1)连接的两个端子(55)分别配设在所述收纳部(54)的底部(54a)的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在所述电池箱(50)的下部形成有收纳所述端子(55)的左右一对突出部(53),
所述降压调节器(80)配设在所述左右一对突出部(5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23)的下方配设有收纳所述高压 电池(B1)的电池箱(50),
在所述电池箱(50)的车宽方向外侧配设有作为外装部件的座椅下壳罩(24),
在所述座椅下壳罩(24)上设有导入行驶风的狭缝(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箱(50)的后方配设有罩部件(40),该罩部件(40)至少包括位于所述高压电装部件(60)的车体后方侧的后壁(45)和从该后壁(45)向车体前方延伸的侧壁(44),
在所述后壁(45)上设有使所述高压电装部件(60)面向车体后方的开口(4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部件(40)的后壁(45)的车宽方向中央设有与所述后轮(WR)的形状一致的凹部(45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低底板(25)的下部配设有收纳低压电池(B2)的收纳箱(30)。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M)配设在靠车宽方向右侧或左侧的位置,
从所述高压电装部件(60)伸出并向所述马达(M)供给电力的线束(61)具有从所述高压电装部件(60)的下端部朝向与所述马达(M)的配设位置相反的一侧的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60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R缓冲元件
- 下一篇:具有夹心孔道壁的分级蜂窝芯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