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体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8942.3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7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菊地义治;市野光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5/04 | 分类号: | B32B25/04;B32B1/08;B32B27/28;B32B27/32;F16L11/06;C08K3/22;C08L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陈彦;李宏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EPDM等非极性聚合物、丙烯酸类橡胶(ACM)、表氯醇橡胶(ECO)等与氟系橡胶等耐油性优异的聚合物的粘接强度良好的层叠体,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层(A)和层(B)。层(A):包含选自以下聚合物中的一种以上聚合物的层,所述聚合物是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乙烯‑羧酸共聚物、丙烯酸系橡胶和表氯醇橡胶;层(B):包含选自以下聚合物中的一种以上聚合物的层,所述聚合物是丙烯酸系橡胶和含卤聚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强度优异的具有由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形成的层的层叠体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对于由合成橡胶等聚合物形成的工业用软管而言,要求强度、柔软性、耐热性、耐弯曲性、耐溶剂性等各种物性,但利用一种橡胶难以满足全部要求特性。因此,通常将具有不同性质的聚合物(合成橡胶)层叠来使用。
氟系聚合物的耐热性、耐油性、耐化学试剂性、耐候性等优异,在工业用材料、其它领域中是有用的。然而,氟系聚合物昂贵,而且在这些领域广泛地使用时,不能忽视经济性,因此现状是不能期待具有卓越性能的同时使用量飞跃性地增加。
另一方面,作为丙烯酸酯与2-氯乙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的丙烯酸类橡胶(ACM)、表氯醇橡胶(ECO)等含卤橡胶由于耐油性、耐热性、耐候性等优异,因此广泛用于以汽车用途为中心的各种密封材、垫圈、垫片、运油软管、空气软管等耐热/耐油软管等功能部件。
在层叠不同种合成橡胶的情况下,在具有极性的合成橡胶的情况下,有时直接粘接于其它合成橡胶,但在非极性的橡胶的情况下,通常是经由粘接剂层来进行粘接的方法。
对于汽车的发动机附近的橡胶软管而言,要求耐热老化性、耐疲劳性、耐油性等是高水平的。因此,一直使用层叠有昂贵的氟系橡胶与丙烯酸类橡胶的软管。氟系橡胶与非极性橡胶的粘接时,通常经由粘接剂层来进行粘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不经由粘接剂层进行粘接的方法,提出了将包含氟橡胶和硫化剂的层与包含非氟系橡胶和硫化剂的层通过硫化粘接来进行粘接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面向汽车的节能化,近年来,正在进行着发动机的小排量化、涡轮化。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为利用中冷器将被压缩机轮压缩后的空气冷却并送入至发动机的结构,压缩机轮与中冷器间利用橡胶软管进行连接。对于该涡轮增压器软管而言,由于高压、高温(180℃左右)的空气会流通,因此要求高耐热老化性。此外,为了能够耐受由于空气的通过而产生的不间断的压力振动,还要求耐疲劳性。现在,在这样的用途中,采用耐热老化性高的丙烯酸类橡胶、有机硅弹性体等。
所涉及的耐热/耐油软管等产业用软管要求强度、柔软性、耐热性、耐弯曲性、耐溶剂性等各种物性,因此利用一种橡胶难以满足全部要求特性。因此,尝试了将具有不同性质的橡胶,例如上述氟系聚合物与含卤橡胶进行层叠来使用。
然而,氟系聚合物与含卤橡胶的粘接性差,因此提出了例如,在丙烯酸系弹性体中配合过氧化物、季铵溴化物、环氧化脂肪酸酯等的方法(专利文献2),在氟系聚合物中配合二氧化硅系填充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在丙烯酸类橡胶中配合二氧化硅系填充剂、有机过氧化物和硅烷偶联剂的方法(专利文献3),在氟系聚合物或含卤橡胶的任一者中配合金属氧化物的方法(专利文献4)等各种方法。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包含乙烯-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固化物,记载了作为硫化物的固化物显示与以往的硫化物相比提高了的耐冲击疲劳性和耐热性。
专利文献5中,作为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疲劳性,且防止内层的龟裂发生的结构,提出了具有由氟系橡胶形成的最内层的橡胶层以及由硅橡胶、丙烯酸类橡胶、乙烯-丙烯酸类橡胶等形成的外皮层的配管的缔结结构。
此外,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那样的非极性橡胶与其它材料的粘接通常是困难的。EPDM为非极性橡胶,因此层叠时,通常为借助粘接剂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8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设备监控计算机视觉系统
- 下一篇:使用导体元件模具制造印刷电路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