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充、放电装置及其充放电系统和新能源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7010.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9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傅电波;刘卫平;王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放电 装置 及其 系统 新能源 汽车 | ||
一种车载充、放电装置(200、300、1300)及其充放电系统(1400)和新能源汽车(1500),用以实现大功率充电。其中,车载充电装置(200)包括:交流(AC)/直流(DC)转换电路(201)、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202)和直流(DC)/直流(DC)转换电路(203);AC/DC转换电路(201)的交流端与PFC电路(202)的交流端连接;AC/DC转换电路(201),用于通过AC/DC转换电路(201)的交流端接收第一交流电压,并将第一交流电压的第一分量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PFC电路(202),用于将第一交流电压的第二分量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压;DC/DC转换电路(203),用于将第一直流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给被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放电装置及其充放电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例如,电动车/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鉴于当下直流快充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新能源汽车中通常会配置有车载充电机(on-borad charger,OBC),以提高为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充电的便利性。具体来说,OBC可以接收家用的交流电,将家用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的充电电流,并将充电电流提供给动力电池,从而使得采用家用的交流电源插座便可以为动力电池充电。
其中,OBC包括由交流/直流(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AC/DC)转换电路和储能电感构成的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电路。AC/DC转换电路可以将OBC接收到的家用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提高AC/DC转换电路转换直流电的效率,从而提高OBC的功率转换效率。由于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工作期间,储能电感中会流过幅值变化很大的脉动电流,因此储能电感对磁芯尺寸以及绕线线径都要求较大。然而,在储能电感的磁芯尺寸以及绕线线径较大时,储能电感又会对整个OBC的体积以及损耗均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提高OBC的功率转换效率。
因此,现有的车载充电装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放电装置及其充放电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用于实现大功率充电。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装置,该车载充电装置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电路(AC/DC转换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电路)以及直流转直流转换电路(DC/DC转换电路);其中,AC/DC转换电路的交流端与PFC电路的交流端连接,AC/DC转换电路的直流端与DC/DC转换电路的第一直流端连接,PFC电路的直流端与DC/DC转换电路的第二直流端连接。其中,AC/DC转换电路可用于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PFC电路可用于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和提高车载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DC/DC转换电路可用于实现直流电压和直流电压间的转换。
AC/DC转换电路,用于通过AC/DC转换电路的交流端接收第一交流电压,并将第一交流电压的第一分量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
PFC电路,用于将第一交流电压的第二分量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压。
DC/DC转换电路,用于将第一直流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给被充电设备。
其中,第一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具体的,DC/DC转换电路的第三直流端可以与被充电设备(例如动力电池组)连接,DC/DC转换电路的第三直流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从而向被充电设备充电,AC/DC转换电路的交流端可以与交流电源连接,该交流电源用于输出第一交流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7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