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压缩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13800.8 | 申请日: | 201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1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干生;松田将宜;吉原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4B39/14 | 分类号: | F04B39/14;F04B39/00;F04B39/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王丽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压缩机 | ||
改善安装有逆变器电路部和滤波器电路部的电动压缩机的组装作业性。逆变器电路部(3)具备逆变器控制基板(17)、套筒组件(18)和动力模组(14),逆变器控制基板、套筒组件及动力模组被一体化。滤波器电路部(4)具备滤波器电路基板(66)和支承部件(67),滤波器电路基板(66)和支承部件(67)被一体化。逆变器电路部和滤波器电路部被做成能够从相同方向分别单独地收容到逆变器收容部(8)内并能拆装地安装于壳体(2)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马达内置于壳体内而构成的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在车辆用的空调装置中使用的电动压缩机,考虑开关噪声而使用在构成于壳体的外表面的逆变器收容部内安装有逆变器电路部的逆变器一体型的电动压缩机。在此情况下,由于必须将电动压缩机的逆变器收容部的空间尽可能缩小,所以也需要逆变器电路部的体积缩小。
因此,以往以来提出了以下的构造:准备与安装有电力开关元件的高散热基板和安装有控制电路的控制基板连接的汇流条组件(bus bar assembly),将该汇流条组件用两基板夹着而一体化,在该状态下安装到逆变器收容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72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里,在逆变器电路部也设有具备用来将开关电流的高频成分吸收的平滑电容器等电气零件的滤波器模制组件。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由于是在逆变器电路部安装有滤波器模制组件的状态下组装于逆变器收容部的结构,所以成为组装工序的自由度较小、对位等的作业也较复杂的结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的技术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改善安装逆变器电路部和滤波器电路部的电动压缩机的组装作业性。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动压缩机具备内置有马达的壳体、用来向马达供电的逆变器电路部、和用来将开关电流的高频成分吸收的滤波器电路部,逆变器电路部和滤波器电路部被安装在逆变器收容部内,所述逆变器收容部在壳体的外表面被构成,其特征在于,逆变器电路部具备安装有控制电路的逆变器控制基板、具有多个端子连接部的套筒组件、和安装有电力开关元件的动力模组,这些逆变器控制基板、套筒组件及动力模组被一体化;并且,滤波器电路部具备安装有电气零件的滤波器电路基板和收容电气零件的支承部件,通过在将电气零件收容于该支承部件的状态下将热固化性的树脂填充到该支承部件内,滤波器电路基板和支承部件被一体化;逆变器电路部和滤波器电路部被做成能够从相同方向分别单独地收容到逆变器收容部内并能拆装地安装于壳体的构造。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电动压缩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逆变器收容部在马达的轴向上的壳体的一端侧被构成,逆变器电路部和滤波器电路部被做成能够从马达的轴向分别单独地收容到逆变器收容部内并能拆装地安装于壳体的构造。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电动压缩机在上述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套筒组件的各端子连接部,马达侧连接端子和滤波器电路部的滤波器侧连接端子分别被固定,且被与逆变器控制基板电气地连接,所述马达侧连接端子与马达的引出端子连接。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电动压缩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端子连接部由具有螺纹槽部的阳螺纹件构成;套筒组件是被树脂成形的结构,在螺纹槽部突出的状态下一体地树脂模制有各端子连接部。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电动压缩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马达侧连接端子和滤波器侧连接端子借助与端子连接部的螺纹槽部螺纹接合的螺母,经由逆变器控制基板而与各端子连接部紧连。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电动压缩机在技术方案4或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套筒组件,一体地树脂模制有供用来将逆变器电路部向壳体固定的螺栓插通的套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未经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3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