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膨松的非织造织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11601.3 | 申请日: | 2019-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3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拉尔夫·A·穆迪三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里国际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5/08;B32B7/022;D04H1/541;D04H3/1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蔡胜有;苏虹 |
| 地址: | 美国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织造 织物 | ||
1.一种非织造织物,包括:
(i)包括第一多根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的第一一次性高膨松(“DHL”)非织造层;其中所述第一DHL非织造层具有第一密度、以及占15%或更小并且由第一复数个分离的第一结合位点限定的第一结合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多根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是自发卷曲的,使得在所述第一一次性高膨松(“DHL”)非织造层形成之后无需另外的加热和/或拉伸操作;以及
(ii)稀松布,所述稀松布包括第一侧、第二侧、稀松布密度、以及占大于15%并且由复数个分离的稀松布结合位点限定的稀松布结合区域;其中所述稀松布的所述第一侧直接地结合至所述第一DHL非织造层并且所述稀松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度,以及其中相邻的稀松布结合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相邻的第一结合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DHL非织造层的厚度为0.2mm至2.7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为单独的双组分纺粘纤维、或者与短纤维组合的双组分纺粘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包括复数个分离的锯齿形配置的卷曲部分、复数个分离的螺旋形配置的卷曲部分、或其组合,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多根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所包括的平均自由卷曲百分率为50%至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占14%或更小;以及其中所述稀松布结合区域占18%或更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复数个分离的第一结合位点的相邻的第一结合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mm至10mm;以及其中所述相邻的第一结合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所述相邻的稀松布结合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的1.5倍至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包括位于相邻的第一结合位点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卷曲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DHL非织造层所包括的第一基重为5gsm至25gsm;以及所述第一密度为60kg/m3或更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包括皮/芯结构;并排结构;饼式结构;天星状结构;多叶形结构;或其任何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皮/芯结构为包括皮组分和芯组分的偏心的皮/芯结构,其中所述芯组分限定具有所述偏心的皮/芯结构的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卷曲的连续多组分纺粘纤维包括包含第一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一组分、和包含第二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组合物不同于所述第二聚合物组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组合物是第一聚烯烃组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组合物是第二聚烯烃组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织物,还包括第二DHL非织造层,所述第二DHL非织造层包括第二多根卷曲的多组分纤维;其中所述第二DHL非织造层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至所述稀松布的所述第二侧,以及其中所述第二DHL非织造层具有第二密度;其中所述稀松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稀松布包括非织造织物,所述非织造织物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纺粘层、一个或更多个熔喷层、一个或更多个梳理非织造层、一个或更多个机械结合非织造层、或其任何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里国际公司,未经贝里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16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