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高压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连接器、电池模块、机动车以及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06023.4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J·黑罗尔德;J·希尔丁格;A·达尔巴迪;H·韦尔希;P·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邵静玥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高压 电池 模块 单体 连接器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池模块(1)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8),该电池单体连接器用于将至少两个沿堆叠方向(x)堆叠成电池单体块(2)的电池单体(3)的电池单体电极(17a、17b)电连接,其中,电池单体连接器(18)构造为L型材形的开有缝口的角度板条(19a、19b、19c、19d、19e),所述角度板条能够布置在电池单体块(b)的上侧(9)与侧面区域(11a、11b)之间形成的棱边(20a、20b)上,并且所述角度板条具有第一角度区域(21)和第二角度区域(22),该第一角度区域平行于上侧(9)定向,该第二角度区域平行于侧面区域(11a、11b)定向,第一角度区域(21)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将电池单体电极(17a、17b)接触导通的条形的接触元件(24),并且第二角度区域(22)具有用于将接触元件(24)连接的条形的连接元件(2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池模块(1)、一种机动车以及一种用于制造电池模块(1)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高压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连接器,该电池单体连接器用于将至少两个沿堆叠方向堆叠成电池单体块的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电极电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池模块、一种机动车以及一种用于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关注点在于用于可电驱动的机动车、例如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高压电池或高压蓄能器。这种机动车在驱动传动系中通常具有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电机或电动马达以及高压电池,该高压电池给电机提供电能。高压电池通常包括多个电池模块,其中,每个电池模块具有一个带有多个电池单体、例如依次堆叠的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块。在此,在一个电池单体块之内的各电池单体串联地和/或并联地相互连接,其方式为,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相应的电池单体电极经由电池单体连接器电连接,在电池的运行中,这些电池单体可改变其体积、例如根据其相应的充电状态改变其体积,从而两个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电极改变其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
为了尽管如此仍确保电池单体电极的可靠且持久的接触导通,由现有技术、例如DE102006015566A1已知,将电池单体连接器设计成长度可变的。电池单体连接器可以为了该目的弧形地构造并且布置在电池单体的具有电池单体电极的上侧上。然而,这种弧形的电池单体连接器对高压电池的z尺寸产生负面作用。也就是说,由于电池单体连接器而增大了电池模块的高度并且因此增大了高压电池的高度,从而高压电池在机动车中具有高的空间需求。由EP2819217A1已知一种具有电池单体连接器的电池系统,该电池单体连接器至少局部侧向地布置在电池系统上。通过将由铝构成的第一区段和由铜构成的第二区段通过电磁粉末焊接方法在电池单体连接器接合面中相互接合来制造电池单体连接器。这种电池单体连接器制造起来是耗费的并且尤其是在接合面上具有高的易腐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特别简单地制造的且使用寿命长的用于机动车的高压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连接器。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根据相应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电池单体连接器、电池模块、机动车以及方法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以及附图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高压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连接器用于将至少两个沿堆叠方向堆叠成电池单体块的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电极电连接。电池单体连接器构造为一件式的、L型材形的且垂直于堆叠方向局部开有缝口的角度板条,所述角度板条能够布置在沿堆叠方向延伸的、在电池单体块的具有电池单体电极的上侧与侧面区域之间形成的棱边上。该电池单体连接器具有第一角度区域和第二角度区域,该第一角度区域平行于与上侧相对应的第一平面定向,该第二角度区域平行于与侧面区域相对应的第二平面定向。第一角度区域具有至少两个通过缝口分开的用于将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电极接触导通的条形的接触元件。第二角度区域具有用于将条形的接触元件电连接和机械连接的条形的连接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6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