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合金线材和铜合金线材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03858.4 | 申请日: | 2019-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2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松尾亮佑;关谷茂树;水户濑贤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F1/00;C22F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华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郭红丽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铜合金 线材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合金线材及铜合金线材的制造方法,该铜合金线材不损害优异的导电率,并且,即使在将线材细径化的情况下,抗拉强度也优异。所述铜合金线材具有如下的合金组成:含有1.5~6.0质量%的Ag、0~1.0质量%的Mg、0~1.0质量%的Cr和0~1.0质量%的Zr,余量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在观察所述铜合金线材的平行于长度方向的截面时,在240nm×360nm的长方形的观察区域内,在母相Cu中共格析出的析出物的面积比例(A)在下述式(I)的范围内:(0.393×x‑0.589)%≤A≤(3.88×x‑5.81)%(I)式(I)中,x表示Ag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能够用于锦丝线等的、具有高抗拉强度的铜合金线材和该铜合金线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扬声器中搭载有线圈和振动膜,并且使电流流入线圈,从而线圈产生振动,振动膜与线圈的振动进行联动而发生振动,由此发出声音。在用于连接上述线圈与基材端子间的线材中使用锦丝线。因此,对锦丝线要求能够耐受声音产生的振动的高振动耐久性。利用尺寸效应,一般通过将线材加工得较细来提高振动耐久性。另一方面,如果将线材细径化,则拉伸耐久力降低,因此线材制造时的处理变得困难,发生断线、缠绕等,存在成品率变差这样的问题。
因此,例如,作为提高抗拉强度的合金材料,提出如下铜合金,其组成为:含有Ag:8.0~20.0重量%、Cr:0.1~1.0重量%、余量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具有在初晶和共晶以纤维状取向的基体中分散有Cr的微细析出物的组织(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只是在初晶和共晶以纤维状取向的基体中分散有Cr的微细析出物,并不是由Cr构成的微细析出物的析出状态被控制的组织。
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的铜合金而言,在将线材细径化的情况下,在抗拉强度上有改善的余地,进而,在提高线材制造时的处理性、防止断线、缠绕等而使成品率提高上有改善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平5-90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损害优异的导电率,并且即使在将线材细径化的情况下,抗拉强度也优异的铜合金线材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一种铜合金线材,其是具有如下合金组成的铜合金线材:含有1.5~6.0质量%的Ag、0~1.0质量%的Mg、0~1.0质量%的Cr和0~1.0质量%的Zr,余量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在观察所述铜合金线材的平行于长度方向的截面时,在240nm×360nm的长方形的观察区域内,在母相Cu中共格析出的析出物的面积比例(A)在下述式(I)的范围内:
(0.393×x-0.589)%≤A≤(3.88×x-5.81)% (I)
式(I)中,x表示Ag的质量%。
[2]根据[1]所述的铜合金线材,其中,选自由Mg、Cr和Zr组成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的含量的合计为0.01~3.0质量%。
[3]根据[1]或[2]所述的铜合金线材,其中,在所述母相Cu中共格析出的所述析出物沿着所述铜合金线材的长度方向以纤维状存在。
[4]根据[3]所述的铜合金线材,其中,在观察所述铜合金线材的平行于长度方向的截面时,在240nm×360nm的长方形的观察区域内,在所述母相Cu中共格析出的所述析出物的平均宽度(W)在下述式(II)的范围内:
(8.3×d)nm≤W≤(24.9×d)nm (II)
式(II)中,d表示铜合金线材的线径(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38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的带宽自适应操作
- 下一篇:皮内针及其包装体以及注射装置





